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597
2017 / 8 / 10

課後我真的覺得一定會成功發表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風濕過敏科 張哲慈 醫師

 

 

00_FB_meta-analysis_20170806_597

 

 

可近性最高的研究方法

 

正如《統合分析工作坊》的課程設計概念所述:對於年輕醫師來說,統合分析可以利用臨床工作的零碎時間收集文獻與分析,在不同研究方法中的可近性是最高的!

 

因為統合分析既不需要通過 IRB,資料取得與分析也是來自於已發表的論文,所以不像臨床研究需要一定的資格申請、花時間試驗收案、科內與科際合作與研究護士的協助,也不像現今健保資料庫的資料取得,需要另外花時間進加值中心處理。

 

 

發表論文是想解決臨床問題

 

身為科內的資淺醫師,其實自從去年九月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聽了張凱閔與謝孟樵兩位醫師,分享從事統合分析的經驗之後,就一直想學習統合分析的相關知識,所以在新思惟今年規劃相關課程後,終於得以初嘗統合分析的滋味。

 

正如張凱閔與曾秉濤兩位醫師舉的許多例子,他們並非單純只為發表論文而作統合分析,其實都是想解決臨床上遇到的問題,所以搜尋相關文獻,獲得部分證據。大部分的人或許只是滿足於找到答案,但是一個準備好的人,知道運用正確的方法分析這些文獻的證據力,經過妙手料理與調味之後,就被變成了一篇統合分析的好文章。

 

也如同之前謝孟樵醫師所說:「反正都要去比賽 EBM,也找了資料,就順道整理成文章吧!」

 

 

思惟新法,領略心法!

 

說來慚愧,每次看到許多新思惟之友的進化,都覺得自己瞎忙到已經不知道在忙些什麼,暗自責備自己入寶山後卻不知認真耕耘啊!

 

暌違近兩年,終於能配合上小班工作坊的開班時間,總是陰錯陽差無法成行!其實新思惟之友都知道,許多課程常常都是一猶豫就秒殺完售、擦身而過,或是臨時有事情阻撓而錯失學習良機!

 

盡量避免在心得爆雷的情況下(什麼?你說我小氣?同學,有些東西不是在網頁潛水就學得到的啦!),十分感謝兩位特聘講者深入淺出的引領我這個門外漢,稍稍認識統合分析的基本概念,也毫不藏私的分享文獻選讀的訣竅、拆掉初學者易踏入的地雷、看懂異常值背後的錯誤與排除、什麼才是需要呈現的結果!

 

 

手握秘笈,快來升級!

 

說到結果呈現,「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咦,爆雷了!)的大重點,就不得不佩服蔡依橙校長,對科學論文審查的「非科學」因素的精采解讀與演繹功力,不只發下一本可近性高的 CMA 操作秘笈,帶領同學完成統合分析文章中所有需要的圖文,同學們都認為光是這本九陰真經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更別提校長式心法傳授正確的圖表解構,讓大家真的覺得自己可以成功!

 

什麼?要我舉例是什麼秘笈與心法?嘿,不能再多說囉!不要再潛水了!咦,下一場 10 月 22 日 也已經報名額滿了耶!

 

後記:此次,也是我參加這麼多次大型論壇與小型工作坊以來,第一次能把所有圖表完成上傳,與順利吃完大餐的首次呀!之前不是在邊做邊吃搞到胃痛,就是直接棄賽專心吃飯,新來的同學記得帶著胃散喔!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