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統合分析成為對新進研究者非常友善的領域。在本身專業研究之外,能夠多開闢一條統合分析的產線,對於分散風險以及維持產量,都有相當大的效益。對於尚未能夠獨立掌握資源的起步者來說,這也是累積自己在學術界能見度的好工具。
因此這次課程,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層多元的同學參與,從教育界、醫療界到工程界都有。如何讓所有人都能聽懂,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很高興看到同學們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就能完成所有作品,真正親手做了一次統合分析,並且完成了 SCI 期刊投稿所需的整套圖表。
以下,我們將一起欣賞同學們的作品,並針對細節提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介紹兩位得獎同學的精彩作品。
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

同學選擇使用十字而非原廠預設的方形,這其實有些可惜。原廠設定的中心方形,其面積大小能夠反映在本次統合分析中的相對權重;若改用十字,雖然中心點更為精準,但卻會失去比例的視覺直觀印象。建議大家還是採用我們推薦的設定,效果會更理想。

分組分析處理得不錯,不過右邊的相對權重欄位消失了,實在有些可惜。建議可以補上這個欄位,讓整體資料呈現更完整。

原廠的漏斗圖,出圖沒有問題,不過左右兩側留下的空白有點多,尤其是右邊。建議可以簡單裁切一下,處理掉多餘的空間,這樣就會非常棒了。

統合迴歸分析,圖片做得很好,如果能夠精確的控制 XY 軸小數點的位數,就會更棒。

通常同學們到了第二次輸入類別變項資料進行統合分析時,容易開始有些恍神。這主要是因為大家第一次學習時全神貫注,到了後面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個問題可以透過課後練習五次來改善,隨著細節越來越熟悉,逐漸形成肌肉記憶,對細節的注意也會更加完整,減少疏漏。
以這張圖來說,下方標籤左右的位置應該互換,其他部分則沒有問題。

同樣是類別變項的練習,這邊 Z-Value 欄位記得去掉,下方的標籤記得左右互換。

最下方的標籤方向正確了,但 Z-Value 忘了去掉,右邊的相對權重也不見了。在這張類別變項中,我們連續舉例了三張圖。人類的注意力極限在第一次學習時差不多就是這樣。同學們記得回家要多加練習,讓自己更熟悉整個操作。如此一來,未來在處理自己的數據時,也能夠做得這麼好。
以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兩位得獎同學的精采作品。
蔡賢龍醫師

蔡賢龍醫師的作品,完成度很高,細節都處理得很好。這張森林圖沒有問題!

敏感性分析也很好,沒有問題!


兩次分組分析也沒有問題。


兩次統合迴歸分析都不錯,小數點也都有調整到適合的位數!

漏斗圖原廠出圖後有裁切,畫面飽滿!

最後的類別變項分析,Z-Value 欄位刪除、最下方標籤左右位置對調的話,就完美了。
蔡賢龍醫師是資深校友,這幾年發展得很好,很有自己的特色,多年後再來進修,一樣迅速細膩!恭喜!
李威成醫師

李威成醫師的作品,完成度很高。而且昨天才剛上過 NMA 的課程,也剛得獎,今天再繼續進修,又得獎!這張森林圖沒有問題!

敏感性分析也沒有問題!


分組分析很棒,沒有問題!


兩次迴歸分析處理得很好,也記得調整 XY 軸的小數點位數!

漏斗圖,有裁切,很棒!

最後的類別變項,下方標籤方向正確,再刪除 Z-Value 欄位就沒問題了!
李威成醫師八年前就來上過統合分析課程,而且連續發表多篇成功。今年再來進修,體驗新的教法、新的指定論文,以及 AI 寫作建議。投資自己有收穫後,再繼續進修,真是用心。
很恭喜校友們有這麼好的成績,學新領域依然迅速細膩,恭喜!
最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