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中榮總 護理部 張心恬 腫瘤個管護理師
擔任腫瘤個案管理師已經有 10 多年的經驗,除了臨床工作外,常常也需要閱讀期刊。雖然對於研究發表算是有些入門的經驗,也持續都有海報的發表和研究計畫申請,但對我來說統合分析一直是個艱深的領域。
聽過統合分析但不懂實際操作
在很多研習會都聽過也略知統合分析的內容,但對於實際的判讀與軟體使用,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最後會決定報名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因為今年決定去讀博士班,我想在入學之前,認真把這個研究方式學會。
附帶一提,這真是我此生目前為止最貴的一堂課,不過課程收費高,一定有他的道理和厲害之處。果然,一天課程下來,著實讓我的研究生涯跨越了一大步!
課程結束後我心裡想,再貴的包包都捨得買了,何況這種能讓自己生涯、職涯都擁有更多價值和選擇的課程。總而言之,真的是非常值得!
原以為會被軟體嚇倒,卻被講義的引導驚喜到。
在課堂上有很高的比例會放在實際操作上,我原本非常擔心,因為以往參加這種需要使用軟體操作的課程,我都很容易跟不上,然後又會不好意思耽誤其他學員的進度。
所以在上課前,我還緊張得請了半天假,在家中將軟體先設定好,並按照蔡校長的訊息提醒,取得申請延長使用。然後也相當費力地看了兩篇文章,其實過程滿吃力的。
但去上了課之後,發現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這麼難。
兩位老師講述關於統合分析的概念,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學員了解這樣做的邏輯是什麼,沒有艱深的學理和公式。
即使中間實在有一些「先備知識」是我無法一時半刻了解的,我後來就索性開了一個筆記本,先將需要後續補強的問題記錄下來,再用中間休息的時間,很快 Google 一下,問問 ChatGPT,讓自己也能進入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中間的實作,有提供步驟相當清楚的教材,所以幾乎只要按照步驟,就一定能產出圖片。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體悟了自己的學習狀態,在起步時我是偏慢的,從 0-1 常常需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每個步驟我也習慣再三確認,是很怕犯錯的那種學生。
我的速度比其他同學慢,在約 2 個小時的時間裡,大部分同學都能做出 8 張圖,但時間快到了我第 3 張圖都還沒畫出來…….,本來有些灰心,但在回家自己練習後,卻體會到這種軟體操作的學習,就像老師說的做久了會有肌肉記憶,重點是要去練習,練久就不會生疏。
不只畫圖,還讓我看懂研究的全貌。
同時,在回家自我練習時,我也體會到統合分析這種研究方法,除了能學會畫出正確又好看的圖,更重要的是要認真去讀自己找出來要統合分析的研究文章,才能知道我要分析些什麼,要用哪些項目去做 regression。
關於這點我後來又產生蠻多疑問,也在後續蔡校長的 office hour 中詢問,並得到解答。
上完課程之後,除了讓自己持續增加軟體實作的肌肉記憶,我也開始思考目前手上的研究計畫,如何使用統合分析的方式來發表,謝謝新思惟的課程,成就我研究生涯推進了一大步。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