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投稿策略

01_OfficeHour_152
2025 / 8 / 26

同一篇研究,可以先到學會發表,再投稿國際期刊嗎?

 

 

 

01_OfficeHour_152

 

 

問:校長好,我最近聽說兩個相反的說法,請問那個才對?

 

一位研究所老師跟我說,學術社群很忌諱一稿兩投,self-plagiarism(自我抄襲),也是抄襲,所以不要拿準備投稿國際期刊的稿件,去參加學會。

 

另一位合作夥伴則說,如果曾經在學會發表過口頭內容,之後投稿國際期刊反而比較容易被接受。怎麼跟研究所老師說的相反?

 

請問,我最近進行的研究,同樣的東西,到底能不能先投學會,再投國際期刊呢?國際學會的截止日快到了,我很苦惱。

 

答:(蔡依橙)

 

這問題很有意思,答案是:這兩位說的都對。

 

 

怎麼解決眼前的困擾?

 

我建議你還是可以投稿國際學會,但用研究前半的資料作分析,並在標題註明 preliminary data,這樣就行。

 

這部分有其灰色地帶,也牽涉到你說的「學會」是什麼等級的。如果只是國內學會,資料也沒上網,多半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老師的提醒也沒錯

 

你的研究所老師說的也沒錯,假設有學者把自己的研究拿去國際學會發表,又一字不動的拿去國際期刊投稿。若網路一比對,發現標題摘要都一樣,事情就可大可小。

 

閱讀更多 »

00_innovarad_SCYen_meta-analysis_20250215_0867
2025 / 2 / 21

新手想學 meta-analysis,推薦來新思惟!

 

作者:莊宇龍耳鼻喉科診所 岩士傑 醫師

 

 

00_innovarad_SCYen_meta-analysis_20250215_0867

 

 

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 meta-analysis 的新手來說,這堂課就像是一場高效的「研究入門加速器」,讓我從零基礎快速掌握了核心概念、實作流程以及投稿策略。短短一天的課程,提供了紮實且豐富的內容,讓我對這個研究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用這項技術。

 

 

影響寫作效率與論文品質的關鍵因子

 

課程一開始,老師便強調了選題的重要性,並提供挑選的關鍵原則,例如研究領域要夠熱門,最好是關於介入或預後的研究,並且適合的文獻數量應該在 5 到 10 篇之間,這樣的研究才比較有發表價值。

 

此外,老師也分享了高影響因子期刊的投稿策略,也提到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的研究較容易被接受,而如果結果不顯著,則可能考慮往 OA 期刊來投。這對新手來說是一個很實際的提醒,因為研究不只是數據分析,更要考慮投稿的可行性與發表機會。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