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園市政府 蔡如雅 股長
距離上次當研究生眼看又是十年前的事,當時傻傻的用了資料庫撈判決,一個一個編碼進行分析,跑相關跟迴歸去解釋法院的判決傾向。
打破領域限制,統合分析非醫療領域也可應用。
AI 的時代或許有更適合做研究的工具,然後也一直看新思惟的課都很受到歡迎,平常忙於公務,也沒有注意太多細節,就先報名了課程,畢竟總也有個開始,真金白銀的付了費用之後,才會有強烈的學習動機。
這堂課確實很適合有統計基礎的研究者,做為進階研究工具,除了省去自己蒐集個案資料,要考慮的倫理議題,以及編制問卷前後測,都有相當複雜的統計分析需要進行考驗外,也能在特定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研究領域,去創造一個歸納性的研究,使得研究結果透過統計再次處理分析,個別研究的顯著能夠有進一步的推論。
上午的論文組織發想,其實需要一定數量的閱讀,但目前生活還是大部份時間花在公文上,就對於研究論文有些生疏,也比較難立刻想到題目,需要針對某些關鍵字去進行搜索,先累積一定數量且研究問題接近的論文,才有統合分析的可能和必要。
從題目到發表,手把手完成整個研究流程。
確認題目後讀取研究所提供的統計分析結果,再透過 CMA 這個軟體跑統計,產出期刊需要的圖表。
在期刊敘述邏輯安排的部分,也給了相當實用的模板,確實按照步驟,就能花時間萃取出研究統計數據,再花時間鍵入到軟體中,逐筆資料建檔後,進行必要的統計分析,再逐步透過 AI 的潤稿,一段一段的生產出邏輯清晰條理,且符合期刊要求的論文。
上課的時候,除了手把手的把圖表逐一產出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圖表編輯,一張好的圖表代表的是研究的嚴謹程度,而重複不熟悉的軟體操作步驟,去產出標準的表格,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內,其實相當緊湊。
本來想自己獨自完成,但有些步驟卡關,舉手後都能很快獲得協助,順利的在時間內把圖表做出來。
最後有關期刊投稿的分配,其實也是研究群體都會面臨的問題,投稿費用的支出以及通訊作者的選定,在每個領域都有既有的潛規則,不要挑戰潛規則,也在事前確認好,期刊順利刊登其實就是安按部就班,把該做的做好。
一堂課,開啟跨領域研究的新方向。
一整天的時間,雖然是完全不同的領域,但其實可以類推到自己熟悉的社會學、教育學乃至於實證法學的研究,從資料庫找到可研究的題目,再透過統合分析去找到有趣的突破點,寫成論文發表。
雖然跟原先想的直接用統計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有很大的落差,但也在課前說明很快的進入狀況,了解工作坊的學習重點。
差別就在準備度稍嫌不足,沒有能夠先把可能的題目進行初步探究,未來可能再利用 office hour 的機制,看能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做研究的時間,順利發表。
很感謝整天的工作坊,學會一個新的研究方法,也算是打開了一扇窗,看見不同的風景。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