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innovarad_iashih_meta_analysis_20170416-321
2017 / 4 / 21

有信心開始寫統合分析了嗎?

 

作者:澄清醫院中港分院 神經內科 施懿恩 醫師

 

 

01_innovarad_iashih_meta_analysis_20170416-321

 

 

我的答案是有,你呢?

 

 

減少自我摸索的時間

 

整個工作坊下來可以得到很多的 know-how、小套路跟該躲的陷阱,我想至少可以減少三個月以上的自我摸索。(因為我之前上過 Coursera 上面的 SR and MA,很慘,上完昏迷就算了,還是不會用軟體。)

 

因為上次來上課的時候,發現在後面有些時候會看不到內容,所以這次上課乾脆就提前一天來台北住,果然這次就是第一個到場的學員,有趣的是,前三位到達的同學,都是台中來的。

 

以下,就來談談這天的課程,我的所見所得。

 

 

僅僅上半場,就已物超所值。

 

校長開場從 systematic review 跟 meta-analysis 的重要性講起,其實我覺得這段可以不用講,因為跟一般研習為了湊學分不一樣,我們來上課的動機很夠,不用再提起我們的興趣了。(在新思惟時間就是金錢啊)

 

第二段講研究規畫技巧,臨床上看到一個治好的病人,使用的術式很神奇,接著翻找沒有人寫過相關文章,之後就開始收集文獻。而在寫第一篇文章的時候,順便準備好第二篇文章的心得,開始寫兩篇 meta-analysis,這過程真的很順利。

 

但我會比較想要知道的是,如果遇到一個新術式、新技術跟新藥物,要怎麼評估它寫成 meta-analysis 的機會,並且開始收集文獻?Search strategy 要到怎麼樣的精確度?甚至什麼時候可以考慮發 updated meta-analysis?

 

接下來的課程,講解比較困難的統計,之前被學院派的生統專家教過統合分析,而在這裡,整體難度簡單許多,短短一堂課,把最重要的部份幾乎掃了一遍,更避免了許多常見的誤區,算是整個課程最物超所值的地方。

 

中午互動實作時間,親自動手操作將 excel 資料放到 CMA,畫出圖表並且調整設定。這段時間,一直是新思惟最自豪的手把手作圖時刻,不過這個時間點,現在也變成很多人的飢餓時刻了。

 

 

完善的建議,拉近與成功的距離。

 

下午一開始從文獻收集開始說起,講師將收集文獻的方式分成兩個方向來說明,格外清楚,也避免初學者一頭哉進去就往那無底的搜尋黑洞鑽進去,迷失了後續的研究方向。

 

接著,校長畫龍點睛的將圖表重點一一拆解說明,讓即使是格式相對簡單的統合分析圖表,都能用最完美的細節呈現,對於之後的投稿過程相當有幫助。

 

最後,再針對初學者給予起步的建議,讓我們避免好高鶩遠,也對於投稿的流程給了直接的建議,讓我們走最短的道路,往高分期刊邁進。

 

記得曾醫師很常振奮大家的問句:「有沒有信心開始寫統合分析了嗎?」

 

我的答案是有,你呢?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