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innovarad_JYLin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35
2021 / 4 / 23

在陡峭的研究崖邊,我獲得一條講師遞來的穩固鋼纜。

 

作者:台大 醫學系 林哲毅 同學

 

 

00_FB_innovarad_JYLin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35

 

 

既然張凱閔醫師在課程中,不斷耳提面命的說「今日事今日畢,明日計畫今日起草」,那麼,只好不理會尚未梳理過的思緒,讓思緒竄流,放飛自我地寫下我的體會。

 

選擇在大六時,就參加一個門檻(入場費)這麼高的課程,多虧了各位臨床專業人士的大力推薦,也感謝家人們的諒解與支持,讓一個無論是年資、實力、基礎知識都無一長處的我,能參加這次的工作坊,在雄偉的城堡前瞻仰。

 

 

聽完這堂課,我真的就能學會嗎?

 

「我能做到什麼?我真的值得上這門課嗎?我能充分理解講師們的字字珠璣嗎?」這麼多的懷疑一直縈繞在我心頭,但也許面對所有新事物、困難的事物、陌生的事物,永遠都是那第一次的閾值,在狐假虎威的震懾所有人,既然如此,那就用力去把城門推開個能容一身過的縫吧。

 

原來,不去擔心那些庸人自擾,仔細聽、慢慢體會,meta-analysis 就不會只是生統課本或是引用文獻中的生僻字,在三位老師生動的分析下,它也能被拆分成小單位。即使是獨步武林的降龍十八掌,也有學習入門蹲馬步的必要性,即便我離老師、一同聽講的醫師前輩、學長姐相當遙遠,我還是以興奮、初窺堂奧的心情建立我的基本功,畢竟若是完全毫無基礎,來到這裡不論學到多少,都是極為可觀的進步,不是嗎?

 

以這次的經驗,搭配上我正要結束學生身分,踏入臨床的風口浪尖之處,我可以給仍舊在觀望的同學們什麼樣的心得分享?

 

 

對於未知領域的第一印象

 

這六年對於醫學系的認知,只能不斷感嘆身旁所有人的學習韌性,與將知識烙印在腦海裡的能力,且又同時保持謙虛(或假掰 XD),於是乎,當我聽到同學云「感染科調抗生素好難,我都不會」的時候,馬上會看到下一秒他把用藥裡裡外外、前線後線、敏不敏感,巴拉巴拉全部背完。嗯,好吧,原來是對我而言很難。

 

實習時跟刀、查房跟門診,好多好多知識與思考流程,在老師們的呈現下,都是如此雲淡風輕,宛如直覺跟反射,但事實上,海平面下的龐大經驗與知識,是以我現階段完全無法想像的程度。

 

在來到本次工作坊前,反覆瀏覽官網的心得與 QA,稱讚之詞溢於言表,多少前輩謙稱自己為新手,以經年累月的背景知識來叩關統合分析工作坊,他們對講師的切中要點頻頻頓首同意、對研究與投稿論文的酸甜苦辣會心一笑,在浩瀚的論文發表海中,他們看到的是燈塔,我則擔心看到的只會是無法辨讀的燈火稀爍。

 

因此,「沒有真正簡單的知識,看似簡單其實更複雜最合理」是我對醫學、研究等林林總總領域的第一直覺。

 

 

既然都不懂,那就回到最源頭,因為我對未知有不必要的想像。

 

既然是張白紙,那就不要躁進,就算只寫下標題、只拍下那神秘鋼筆圖、只畫下幾個潦草的圖表,在三位老師的演譯下,我能明確感受到我在「認識」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這麼一個手段。

 

這位充滿神秘面紗的人物,其實也是一個我們看世界、看因果、看科學的一個角度、一副單片眼鏡,大言不慚的想要拿線上遊戲比喻,統合分析也像是一種戰略,如何經濟實惠、損兵至微、又能拿下具戰略地位的城池。

 

我們會問自己是否選擇了正確、足夠的兵種(文獻),適當的安排行軍路線(統計的變數),能不能降低損害(產出文章時期的各種形而上、形而下的成本),能不能打中敵軍的咽喉命脈(投得好又投得巧),能不能享受到城內的資源(嘿嘿,好東西就不直譯了)。即便程度如我,也能在這一天的課程中,獲得「啟蒙感」,獲得一個思考的藍圖。

 

 

真的只是「進森林採香菇」嗎?

 

對我而言可能是在陡峭的岩壁,為我垂吊一條足夠穩固的鋼纜,我可以慢慢爬,小心爬。

 

就算你只是學生、就算你還在建立臨床的視野,只要你想多看這個世界背後還有什麼尚未被揭露,或是解釋不夠清楚的潛在關係,都值得參加新思惟課程。從中能找到幫你攀岩的十字鍬、平時問了也不一定有人教的學問,這些老師們、助教們大大方方邀請我們,那就放下懷疑,找到目標,也找到夥伴吧。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