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pa_medicine05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43_FB
2016 / 4 / 25

為人類健康貢獻一己之力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研究「氣喘」與「躁鬱症」是否有共病症關係的統合分析論文,獲 Medicine 刊登!

 

 

mepa_medicine05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43_FB

 

 

構思已久,感謝新思惟推了一把。

 

其實這篇文章是敝團隊構想已久的計畫,過去在我們臨床生涯中,時常遇到患者不單純有精神疾病,而是同時合併多種身體疾患,在這些患者當中,似乎有特別容易患有某些免疫 / 發炎異常的問題,例如:糖尿病、氣喘。

 

但是究竟兩者間共病的關係到什麼程度,證據力是否足夠,是否需要政府單位或是主管機關特別衛教大眾,或呼籲醫療工作者留意?其實這些動作都因為相關資訊矛盾或是證據不足,而沒有辦法推行。

 

曾經,我們也徬徨,作為一個臨床醫師,而且是「年輕的」臨床醫師,能夠為社會大眾帶來什麼幫助,抑或是只能顧好自己手上的患者而已?這個疑慮直到參加了新思惟的課程,遇到了這麼多處境相似、想法相近、也有相同焦慮感的同儕,才發現「原來有這樣子困擾與疑慮的人,不是只有我」。

 

 

年輕醫師的優勢

 

在這樣子的氛圍中,我才漸漸的了解到,年輕醫師也有年輕醫師才能(願意)做的研究(例如:健保資料庫、統合分析研究等),而這些研究能帶給人類的助益不亞於那些大老們做的高級研究!解開這層疑慮後,這才開始邁出我們的第一步。

 

作為一個臨床精神科醫師,其實時常遇到一個困境,那就是患者時常會有眾多身體抱怨(somatic complaint),而這些身體抱怨為何會造成醫師困擾呢?因為這些抱怨,通常都不是真的身體有狀況,而是患者藉以紓發內心鬱悶、或有其他難言的動機(例如:想藉機請假出去抽菸!)

 

在這個情況下,醫師就必須和患者進行內心 OS 的攻防戰,當然,除了透過臨床觀察、生理檢查、生命徵象、與個案病史詢問之外,還得依靠對個案的了解才能確實了解,個案這次的身體抱怨是心因性的還是真的有狀況!

 

在這其中,氣喘又是箇中翹楚,緊張焦慮會喘,激動暴力會喘,真正的氣喘也會喘,在無法配合做生理檢查的情況下,實難做精準的鑑別診斷。

 

 

我也能為人類健康貢獻心力

 

臨床實務上,偶爾會遇到幾個個案明確告訴醫師,自己真有確診氣喘過,但往往個案也搞不清楚何者才是真正的氣喘,在問診過程常常無法確診,因此造成臨床醫師實在也無法確實了解個案是否真有合併氣喘!

 

躁鬱症與氣喘兩者之間有潛在關聯性:都有共通或相近的細胞激素 (cytokine) 異常,也同時都有類似的危險因子 / 不良生活習慣,但是卻沒有一篇大型研究能夠直接證明兩者之間的關連性或共病性。

 

為何躁鬱症合併氣喘是這麼重要的問題呢,誠如拙作所述,因為此類患者時常合併開立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等藥物,而在不自覺中增加引發氣喘的風險,這樣一來,對於患者或醫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定時炸彈!

 

因此,這篇關於氣喘與躁鬱症高共病性的文章,提供了臨床醫師一個指引,在這類患者身上使用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時,必須密切留意個案是否有潛藏氣喘的風險!透過這篇研究,也才讓我正視自己:「原來,我也有機會為人類健康貢獻出一份心力!」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