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p_medicine05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60_FB
2016 / 4 / 25

研究從臨床治療的痛點下手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研究「氣喘」與「躁鬱症」是否有共病症關係的統合分析論文,獲 Medicine 刊登!

 

 

clip_medicine05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60_FB

 

 

疾病機制未明,值得探究。

 

躁鬱症疾患(bipolar disorder)是精神醫療中最重要的三大疾病之一,另外兩個則分別是思覺失調症與憂鬱症,而其中躁鬱症對臨床醫師來說,是當中最特別的。因為躁鬱症的主要成因,目前為止還眾說紛紜,而且治療原理也著實讓人搞不清楚。

 

不像思覺失調症,目前普世較能接受的說法是多巴胺分泌異常,而主要的治療方針,也多根據多巴胺調控的原理進行治療,但是躁鬱症就不同了,有人說躁鬱症是血清素分泌過多,也有人說是基因調控出了問題,諸多說法紛紛擾擾,任誰也講不清。

 

甚至躁鬱症的藥物治療其背後機轉也是撲朔迷離,許多教科書是將所有的「假說」列出來,然後在後面打個「?」,告訴讀者:這些現在都只是假說,沒有直接證據證實!

 

 

探究疾病風險,系統評估有其必要。

 

在另一方面,漸漸開始有學者表示,躁鬱症有可能和免疫與發炎異常有關!近幾年來,也有一篇大型統合分析研究證實,部分血中細胞激素(cytokine)在躁鬱症患者身上,的確濃度和正常健康人有顯著差異。

 

與此同時,在一般躁鬱症的治療過程中,合併使用抗發炎藥物(例如:celecoxib 等藥物),的確能改善這些異常發炎指數與提高這類病人的緩解率,這些研究更是側面強化了這個現象的真實性!

 

另一方面,這些現象也讓我們這些研究人開始聯想:躁鬱症患者既然有如此異常的發炎現象,是否也更容易合併一些發炎免疫異常疾病呢?在臨床工作上,躁鬱症患者的確很容易出現許多身體抱怨(somatic complaint)與各種共病(comorbidity),但是臨床醫師很容易忽略其背後的風險,而造成不必要的危險。這樣一來,是否有需要針對躁鬱症患者常見的共病現象,做一個系統性的研究評估?

 

 

有需求,就會有供應!

 

「有需求,就會有供應」,這是市場經濟的金科玉律(當然,沒需求時,就要努力去尋找潛在需求),也是研究的動機來源,這篇文章是敝團隊共病研究的發韌,之所以會先從氣喘與躁鬱症的共病先開始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是有原因的。

 

在臨床治療中,躁鬱症最常使用的藥物之一就是李嚴(你的醬汁呢?) 鋰鹽。而鋰鹽在使用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手抖等副作用,在精神科常規醫療中,對於藥物造成的手抖副作用常見作法就是:一、減藥,二、加上解藥。

 

通常躁鬱症患者貿然減藥很有可能會造成個案復發,所以大部分情況臨床醫師都是選擇第二種作法,加上解藥,而解藥中最常使用來解除手抖的藥物就是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例如:propranolol 等),而這類藥物對於氣喘患者,是非常危險的存在!

 

因此,本篇研究中發現,氣喘與躁鬱症比一般健康民眾有顯著更高的共病率,本研究結尾,鄭重地提醒臨床醫師在治療躁鬱症患者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使用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或是盡量選擇對氣管影響較少的種類!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