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isis_20210509_0571
2021 / 9 / 22

反客為主:藥物副作用人見人惡,但是它也能當作研究的主要目標嗎?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 beta blocker 增加氣喘發作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Meta-analyisis_20210509_0571

 

 

服用乙型阻斷劑與氣喘的風險

 

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是一個很常使用的血壓藥物,也常常被使用在心跳速率過快的症狀治療,而這個藥物在使用的時候,最常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它的副作用,甚至可以被稱為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也就是「引發氣喘」的風險。會有這個現象,主要是來自於乙型阻斷劑的作用機轉,它會導致患者的氣管收縮,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感受不深,但是對於有氣喘病史(或稱氣喘體質)的人來說,就會造成氣喘被誘發。

 

這種副作用的問題就在於,臨床醫師很難判斷「眼前這位患者是否有氣喘體質」,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怎麼會記得你從小到大有沒有氣喘?嚴重感冒時產生的支氣管攣縮,能當作氣喘病史嗎(假設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嚴重感冒時會有支氣管攣縮)?光是這麼複雜的問題,就可以理解臨床醫師為何難以判斷患者是否有氣喘體質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因為焉得虎子,而是因為有特殊目的。

 

有些同學可能會問「既然這個乙型阻斷劑這麼危險,乾脆就不要用就好了呀」,但是大家可以看到現在還是很多臨床醫師繼續使用乙型阻斷劑,就代表這些藥物一定有一些過人之處,才能繼續被使用,是的,乙型阻斷劑在某些特定疾病或是情況之下,它會是最好用(也幾乎是最方便)的選項,例如因為精神科藥物而導致的手抖、過度緊張焦慮而產生的發抖(假設你不想吃 BZD 的話)、或者偏頭痛的處理,乙型阻斷劑都能提供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也不會有成癮的問題,因此這些都是乙型阻斷劑之所以被人繼續使用的原因。

 

既然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之下,乙型阻斷劑有它必須存在的理由,那麼我們就必須想想,是否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臨床醫師趨吉避凶,也就是說「找出較不會發生氣喘的藥物但是又能夠有乙型阻斷劑該有的效果」。

 

 

副作用頻率的比較,就是這類文章的主要賣點。

 

看到這邊,同學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今天這篇研究會誕生,就是因為我們脫離不了使用乙型阻斷劑的命運,但是我們又不希望發生氣喘的副作用,因此我們就必須去找出「哪種乙型阻斷劑較不會產生氣喘副作用」,然後避開那些「非常容易造成氣喘副作用」的乙型阻斷劑,才能達到我們希望的「趨吉避凶」。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題目會由精神科和胸腔科醫師共同完成的原因,因為精神科醫師很常常使用乙型阻斷劑去處理「因為精神科藥物而產生的手抖現象」,而氣喘問題又是胸腔科專門的議題,所以也呼應了我常在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中,反覆強調「邀請最關鍵的人」的原因,要找到最關鍵最適合的人來加入幫忙!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