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王韻婷醫師團隊想要探討「白蛋白與鹼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簡稱 AAPR)指標,在頭頸癌病人治療前,能不能用來預測病情與存活狀況。雖然過去有一些討論,但結論並不一致,因此研究團隊進行了統合分析,把現有文獻的數據整合起來做更全面的檢視。
他們搜尋了 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PubMed 這三大醫學資料庫,直到 2024 年 7 月 30 日為止,共納入 8 篇研究,總共有 1737 位頭頸癌病人。
研究使用隨機效應模型來分析,結果發現:AAPR 值比較低的病人,存活狀況明顯比較差。不論是「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HR = 2.08)、「無惡化存活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HR = 2.00),還是「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HR = 2.18),數據都顯示低 AAPR 的族群風險更高。
換句話說,如果治療前檢驗 AAPR 偏低,病人的預後可能會比較不好。
研究團隊也做了敏感性分析,確認結果相當穩定,也沒有發現明顯的發表偏差(publication bias)。整體來看,AAPR 這個指標檢驗便宜、取得容易,未來有機會成為臨床上有用的預後工具,幫助醫師在病人分級和治療決策上更精準。
不過,團隊也提醒,目前的證據雖然樂觀,但還需要更多進一步的臨床研究驗證,才能真正確立它的應用價值
恭喜王醫師!
避免異質性太高,一開始找文獻就要限縮同族群的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