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PubMed

QA_39
2022 / 11 / 18

問:做統合論文時,有沒有推薦使用哪個工具,適合進行文獻搜尋標記,甚至還能與團隊協作討論?

 

 

QA_39

 

 

問:我正在做統合,不過在閱覽全文,決定要不要收錄時,是用 PubMed 先把全文下載、編號,然後在 Excel 中一一記錄排除的理由,感覺非常費工,跟團隊夥伴共享討論也不方便。請問老師有比較快的做法嗎?例如 EndNote?

 

謝謝校長提供 Office Hour 這個售後服務,好棒喔!我也要用這個來督促自己文章進度😃

 

答:(蔡依橙)

 

這部分的確很辛苦,不過我自己通常在這邊不會邊做邊跟夥伴確認,而是我自己會全部做好,但把比較有爭議的文章做記錄,然後列表。通常是等畫出 forest plot,而且整篇文章主軸差不多時,才會請共同作者,獨立再做一次搜尋、收錄、資料萃取、統計製圖等,然後討論並形成共識。

 

EndNote 當然好,是共享文獻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分類功能,我會分成幾個資料夾,讓共同作者們一目了然。例如:核心收入文獻、重要排除文獻、統計方法論、背景與討論用等等。

 

閱讀更多 »

20220913_QA_26
2022 / 9 / 13

問:所有的研究主題都適合統合分析嗎?如何確定想到的題目適不適合統合分析?能否在一開始就發現問錯問題?

 

 

20220913_QA_26

 

 

答:(張凱閔)

 

如何快速評估值得寫的統合分析主題,第一是利用 PubMed 或其他搜尋引擎(如 Embase),將想要做的主題關鍵字鍵入,看是否已經有相關的 meta-analysis。

 

如果有,且這個主題並沒有多餘的 subgroup 或是 secondary outcome 可供分析,建議就不要投資太多時間;若這個題目沒人做過,也要看是否有足夠的研究,以及適當的結果變項,來進行統合分析;若這個題目很熱門,沒有人做過可能不容易,這時候就要看是否最近有新的研究,能夠讓原有的證據更完備,這樣才有發表的空間。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358_FIO
2022 / 8 / 24

零基礎起步,發表人生第一篇統合分析。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王韻婷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829_0358_FIO

 

 

多位學長參加過新思惟課程,一致給予好評。

 

在報名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之前,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見解,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有許多複雜統計圖表交織的印象,至於如何統計跟文章架構則根本毫無概念。

 

曾動心想報名上課了解,又擔心課程內容不如心得分享那樣精彩且有幫助,而屢屢卻步,但在得知科內多位學長曾參加過新思惟其他工作坊,給予一致好評,破除心中的疑慮後,終於鼓起勇氣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一堂啟發我進入 meta-analysis 殿堂的基石。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YCHsu_Meta-analysis_20220730_0262
2022 / 8 / 5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醫學中心,論文不再是加分項,而是基本條件!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兒科 許有志 醫師

 

 

00_FB_innovarad_YCHsu_Meta-analysis_20220730_0262

 

 

近年來,醫院所提供的升等名額越來越少,因此,在升等評核時,除了臨床與教學能力外,「研究能力」也越來越被重視,對於研究論文質量要求自然的也越來越高。在多年前可能只需要「國內外期刊 case report」發表,如今,最低要求的門檻已上升至「SCI original article」了。

 

閱讀更多 »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2021 / 6 / 24

[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1_HuangHK_PLOS_ONE_share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創刊於 2006 年的知名 open access 期刊,對傳統學術期刊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譬如蔡校長部落格文章:「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PLOS ONE 特性為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對論文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2019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40,在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領域為 Q2(27/71) 期刊。整體來說,是名氣好、網頁介面佳、科學社群經營積極的知名 OA 品牌。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705_1281
2020 / 8 / 31

2020 / 11 / 7(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0 年 11 月 7 日(六)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 11 月班,2020 年最後一場加開班。

 

 

一天學會統合分析,以發表 SCI 論文為導向,初學者也能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年底,為自己拚一下,替明年論文大噴發先卡位。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正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不求人,用自己的電腦,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將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手把手教你統計製圖,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新思惟推出的研究課程,一路走來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至今累計發表 SCI 已經超過 1800 篇!今年,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用一天的時間,最大化寫作與發表效率。現在投資自己,將來登上 PubMed 有你!

 

 

 

寫論文,當然要走最短路徑!

 

 

20200523_feedback00001

 

20200523_feedback00002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0 年 11 月 7 日(六)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