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clip_medicine07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51
2016 / 9 / 6

科學的進步,有時是來自於一個突然的靈感和持續的鑽研。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大腸急躁症」與「躁鬱症」之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00_FB_clip_medicine07_tsengpt_share_20160227_MECA_0851

 

 

聊天讓靈感湧現

 

語言是很奧妙的,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和 Bipolar Disorder 症狀之一的 irritable 雖然共用同一個字,但兩者之間症狀實在是大相逕庭。

 

這篇文章會誕生事實上完全是一個巧合:最剛開始時,只是大家在一起聊天時,提到腸躁症(IBS)這名字的由來,然後就有同事提到容易讓人聯想到精神科常提的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容易讓人混淆。就這樣,激發起我做研究寫文章的興趣了!

 

 

科學的進步,有時是來自於一個突然的靈感和持續的鑽研。

 

當我開始努力研究腸躁症的資料時(當然,剛開始都是先用維基百科上面的內容去查的),我才赫然發現原來腸躁症和躁鬱症之間有這麼多相似與相關之處,包括:腸躁症有研究認為和發炎與免疫機能異常有關,而且腸躁症的治療也有牽涉到血清素的應用,而這些東西也都和躁鬱症的疾病生理學運作有巨大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目前這方面的文獻已經有一些文章在討論,但沒有一個確實的結論出來,而且還沒有任何一篇統合分析在討論兩者之間的共病性!

 

 

維基就是轉機

 

藉由維基百科上面提供的關鍵字,我開始在各個資料庫裡面尋找相關文獻,漸漸地關於這主題的雛形在我腦海裡面成形。但是,有關腸躁症和躁鬱症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付之闕如,這地方正是提供吾輩發揮的舞台。

 

恰好,這個主題剛好遇到了我們團隊研究的轉型時間,我們開始除了精神科領域之外,也逐漸從事跨科系的研究方向(請見這篇心得),希望能讓我們的論文廣度更寬廣,讓其他專業也能看到我們的研究。我們連合了內科醫師,一同開始討論腸躁症背後可能與躁鬱症共同的疾病機轉,然後從文獻中獲得答案,最後得到的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的這篇文章

 

 

從腸胃內科醫師看不到的盲點切入,就是我們的用意。

 

事實上,腸躁症的確有很高比例會合併躁鬱症(約是正常人的 2.5 倍),而腸躁症目前國際臨床治療 guideline 中往往會建議使用抗憂鬱劑,包含 SSRI 或 TCA 等藥物,而這些藥物在有躁鬱症體質的個案身上,往往會造成躁症發作,而躁症發作往往帶給個案及家屬不可承受的負擔,雖然目前並無證據區別出,這 2.5 倍的比例是純粹來自兩者間的共病,還是部分來自於抗憂鬱劑的使用造成之躁症發作,但是這篇研究仍然提供臨床醫師一個警訊,也就是在腸躁症患者身上使用抗憂鬱劑時,一定要特別謹慎可能出現的精神科負作用!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統合分析的另外一個特色:可以透過跨科系跨領域的方式,點出其他科醫師看不到的盲點,達到跨科系的溝通,減低不必要的風險。這個優點是目前醫學界在專科過度分化之下很重要的一環,讓我們能夠更有效率(高證據力,減少證據力不足而無效的溝通)的達到討論交流的效果!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