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醫大兒童醫院 陳映廷 醫師
雖然已經當主治醫師好幾年,但很慚愧的,上課前我對統合分析文章沒有太大的概念。平常會特別針對統合分析的文章去搜尋,大多是為了解答還沒有 guideline 的臨床問題,所以想當然耳,首重還是文章的結論。其他包含文章的敘述、架構、表格,因為看不懂,直接跳過。
參加新思惟研究課,一年生四篇論文。
三年前,我曾經來上過新思惟《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那一年成果豐碩,一年內有四篇論文被接受,其中包括兩篇 original article、一篇 case series,以及一篇指導醫學生成功投稿的 case report。
這次再度起心動念參加新思惟的課程,主要是過去幾年,我發現沒有資源的年輕主治醫師要獨立執行一個原創的研究,實在太耗時耗力了。
另外,隨著工作資歷的累積,行政工作也增多,我已經沒有奢侈的時間來慢慢燉煮一篇文章。要完成一個研究計劃,需要處理諸如 IRB 審批、raw data 的整理和統計,尤其是在進行介入性治療研究時,還需要應對護理執行端、收案家屬端的文書工作,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最終寫出來的論文還可能因為個案數不夠多、規模小,只能發表在低分的期刊上,使整個過程充滿挑戰。而 case series,儘管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當配菜,但對於升等幫助有限。
帶領統合分析的小白,論文邁向 accept。
某次為了學會的專題演講,我花了很多時間 review 多篇文章後,完成了一個小時的演講投影片。當時我想:如果已經學會統合分析,是不是我在閱讀完文章後也可以「順便」寫一篇統合分析的文章呢?(上完課後發現也沒想像的那麼容易)。這個契機勾起我想參加統合分析課程的想法。
事隔三年,我再次走進課堂。果然,課程沒有讓我失望。八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這個統合分析的小白,深信自己有可能成為下一位成功的投稿作者!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校長一步一腳印,帶著我們看已發表的範例論文,如何決定順序去說一個生動的故事,以吸引審閱者的目光。
課後已經準備好寫自己的第一篇統合!
尤其互動實作時間,再度感受到新思惟對圖表美感的堅持,包含選色的協調性、圖表間距、文字大小,都在短短的實作課中一起練習到了。我特別喜歡課本裡,時不時會跳出的鼓勵字眼「這裡你可以心中默念『其實我很厲害嘛』」、「請在心中默念『我好棒』五次,給自己加油」。Believe or not,我真的會照做,而且感覺很好,信心爆棚!
課程後幾天,我參加科內的 journal reading,特別選擇兩篇專業領域發表在大型期刊的統合分析文章,這是為了好好複習課程中提到的概念。
上完課後,我發現自己的觀點完全改變了,從選題、文獻評讀、文章架構等方面都有更深入的理解。我還(自己覺得很厲害) 在科內的會議上與同事分享評讀文獻的心得,因為理解,對於文章的評讀感覺更有趣了。
課後三天,我想,我已經準備好起草自己的第一篇統合論文。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