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潘有法 醫師
在當今醫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已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透過將不同研究結果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量化分析,研究者得以在龐雜的文獻中歸納出更具代表性與可信度的結論。
有幸參加了這次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僅學習到操作技巧,也對統合分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統合分析能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在過去的研究經驗中,我常常會面臨「文獻太多、結論不一」的困境。單純閱讀個別研究,容易陷入各說各話的情境,難以形成清晰的共識。本次工作坊最重要的收穫,就是讓我了解到統合分析能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課程首先介紹了統合分析的基本概念:它是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的延伸,透過標準化的檢索、篩選與資料萃取程序,再利用統計方法整合各研究的效果值。
讓我清楚看見統合分析的全貌
講師以實際案例示範,從設定研究問題、設計檢索策略、確定納入與排除標準,到最後進行統計整合與結果詮釋,讓我清楚看見統合分析的全貌。
此外,課程也安排了軟體操作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的實作環節,例如這些演練讓我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真正學會如何輸入資料、選擇模型、產生森林圖與漏斗圖。當我親手跑出第一張森林圖時,感受到數據背後所蘊含的整合力量。
另一個值得反思的部分,是統合分析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不同研究之間,因受試者族群、介入措施、測量方式不同,結果自然會有差異。
如何判斷異質性程度、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模型,都是研究者必須面對的挑戰。透過這次課程,我學會了 I² 統計量與敏感度分析的應用。除了學會統合分析的寫作技巧和統計,課程還有教學如何回應審稿人的質疑。
醫學 / 非醫學領域,統合分析都能找到主題。
作為一名正在努力累積研究經驗的學習者,我對於統合分析的未來應用有幾點期待。首先,在學術研究方面,我希望能將統合分析運用於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
無論是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心理、教育、社會研究等,許多議題仍存在相互矛盾的結論。透過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可以幫助我更全面地掌握現有證據,並為後續研究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問題。
其次,在實務應用上,統合分析的結果往往能直接轉化為臨床指引或政策建議。醫師需要依據最佳證據決策,政策制定者也必須考量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結論。若能參與相關統合分析研究,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學術影響力,也能間接改善臨床與社會實務。
《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僅提升了我的技術能力,更讓我建立起對研究證據的全面理解。統合分析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強化證據的說服力,但若方法不嚴謹,也可能誤導大眾。
統合分析將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更是一種推動知識進步與實務改善的力量。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