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住院醫師跟醫學生,雖然沒有自己的專業領域,但這在統合分析找題目上並不見得是壞事。
多數人覺得很困難,是因為只想做自己想做的,或者熟悉的。但世界不是繞著我們轉,如果把範圍擴大一點,而且以發表為導向思考的話,事情會容易得多。
而住院醫師或醫學生,沒有自己強烈的偏好,也沒有自己超級熟悉的領域,做統合分析,反而更海闊天空。
通常順序這樣的,先選定大領域,再找到一個次領域。
大領域最好是熱門的
這表示大家有興趣,研究做得多。像是我最近在學煮菜,有人說薑黃素 curcumin 是抗氧化劑,有很多健康功效,我去查,發現論文的確越來越多,圖片中左下角的趨勢很明顯,這種主題的研究就會多,整合出統合的可能性就大,就算被寫走,你也有機會用新的切入角度寫出新的文章。
這種大領域,可以是肌少症 sarcopenia 或者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就是熱門關鍵字,輸入進去,看看趨勢。
如果你是住院醫師或醫學生,還不熟,那就從標題看一下,最近這個主題流行什麼,尤其 review 會回顧的主題,通常就是比較熱門的。趁這個機會,不熟的名詞或主題,用 Google 或 Wikipedia 弄熟,把基礎知識補起來。
接著,就是要找次領域。
例如薑黃素 curcumin 對很多領域都有動物實驗證明有效,也因此各種系統都有人做 clinical trials,包括心血管系統、輔助癌症治療、代謝症候群、認知功能等等。
你就要一個一個領域去搜尋,像是 curcumin cardiovascular,或 curcumin metabolic syndrome,然後繼續去觀察這個縮小的領域,PubMed 回饋給你的結果。
詳細的搜尋技巧,課程中會提。
重要的是,最好能找到以下兩種狀況:
- 有不少 trial,但沒人寫過 meta-analysis 的領域。
- 有人寫過 meta-analysis,但離現在已經三年以上,而且最近這幾年有更多更好的 trial 出現。
初學者從 2 這種狀況開始更好
假設前一篇 meta-analysis,收入了 7 篇,而近兩年又有新的 5 篇出來。那你可以借用前一篇 meta-analysis,先去做反向工程,練習看看能不能重現人家論文的 7 篇資料,增加信心後,再加上後面 5 篇。
為了增加被接受率以及可刊登的期刊品質,最好不只有增加篇數,還能有獨特的 subgroup 分析去找到洞見,甚至用新的切入角度,講出新的故事。
有位校友說,meta-analysis 的學習過程比較線性,找題目花點時間,不過一旦發表了第一篇,開始了就是開始了。
而這個找題目,的確是最困難的一步,但這一步並不會很難克服,就是用 PubMed 一直去搜尋,先找大領域,再找次領域。
找到了,就是你的。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