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年輕醫師

2023 / 9 / 6

問:跟著老師做研究錯了嗎?如何避免應徵住院醫師時沒有論文的悲劇?

 

 

 

office_hour_QA93

 

 

問:校長好,我剛開始 PGY 一陣子,希望在應徵熱門科住院醫師的時候能夠確定有發表,最好能夠有兩篇以上,所以我詢問了不少學長姐,做了一些田野調查。想請問的是,我聽到不少很努力但最後失敗的例子,我該怎麼去避免?

 

像是一位學長在 PGY 開始的時候,就認真找了老師,花了 6 個月的時間,文章終於寫好,他希望能夠盡快刊出,但老師跟他說,OA 期刊雖然快,但水準不好,對自己日後的學術生涯有損,並表示會找一些網頁上公告速度很快的傳統期刊。結果一本審 5 個月退稿,一本審 6 個月退稿,準備應徵的時候,履歷表上還是空空如也。

 

另外一位學姐也是很認真,不過老師的指導經驗有限,方向比較混亂,差不多在 9 個月左右把文章整理出來,他自己也是希望只要刊登在有分數的期刊就好,但老師希望最大化 impact factor,於是從十幾分的期刊開始投下來,連續幾本被退,應徵的時候也沒論文可呈現。

 

他們都很認真,花很多時間寫作,也找了老師,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發表?

 

答:(蔡依橙)

 

這兩個例子,剛好都說明了幾項各位社會新鮮人在生涯的前幾年,一定會經歷且遭遇的事。我先說兩個最重要的結論: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TWChang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42
2020 / 2 / 21

不用 IRB、免收案,就能寫論文,這不就是我要的嗎?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01_innovarad_TWChang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42

 

 

沒資源的年輕醫師,該如何寫出論文?

 

小時候看著學長姐們發表論文在國際期刊上,覺得很佩服並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和學長姐們一樣。進入臨床後,漸漸了解不同研究類型,發現統合分析能夠把不同研究團體的成果,結合再一起,而且又不用申請 IRB 或花費時間去收案,覺得非常神奇,心裡也覺得應該蠻適合在臨床剛起步的我。

 

但是,閱讀幾篇統合分析的研究之後,各式各樣的圖表、未知的統計方式,讓人一頭霧水,而且想到要在一片文獻海裡面,找出適當的文章,擷取其中精華,就覺得頭腦混沌,不知道從何下手。學生時期就有聽聞過新思惟的課程,在網路上新開班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剛好值班上能夠配合,就趕快報名,希望能夠學到講師們的精華。

 

雖然課程當天剛好寒流來襲,去上課的路上又飄著毛毛細雨,但是想到能夠學習到統合分析的觀念和技巧,心理覺得相當興奮。

 

一到現場,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熱情和細心,不但有精美的上課講義、源源不絕來提振精神的咖啡(雖然上課內容太豐富,不太需要提振精神),還有一個統合分析工作坊的馬克杯(回去繼續提醒我們要好好寫 paper),讓人對這堂課充滿期待。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lw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477
2019 / 12 / 27

寫 meta-analysis,讓年輕醫師不再被資源少限制。

 

作者:高雄榮總 外科 吳育綸 醫師

 

 

01_innovarad_ylw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477

 

 

既然可以搜尋到這麼多文獻,當然要好好運用。

 

以前在找 paper 評讀的時候,很喜歡找 review article 或是 meta-analysis 的文章,可以一次唸到許多相關論文,還可以對同一類型的議題,有比較完整且深入的了解。可是實際要踏入論文寫作的領域的時候,meta-analysis 反而是一個比較沒那麼熟悉的形式,甚至連如何下手都不知道。

 

新思惟這堂課,就給了我一個機會,可以去了解 meta-analysis 的論文的樣貌。

 

我們都希望可以發表一篇 RCT 的論文,或是有大量的病人資料可以做回溯性研究,但是針對臨床上起步不久的年輕醫師,除非與資歷豐富、病人很多的前輩或老師合作,但這樣的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Meta-analysis 的論文,則是繞過了這樣的限制。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電腦前面,運用搜尋資料庫,來找到各式各樣的資料來源。網路時代,可以輕易地找到大量的資訊,欠缺的,反而是如何從中找到適當的題目,以及如何將它轉換成一篇有臨床意義的論文。只要能將這些資料,用適當的統計方式,做出有統計意義的結論,就能解答臨床上的問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