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innovarad_ylw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477
2019 / 12 / 27

寫 meta-analysis,讓年輕醫師不再被資源少限制。

 

作者:高雄榮總 外科 吳育綸 醫師

 

 

01_innovarad_ylw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477

 

 

既然可以搜尋到這麼多文獻,當然要好好運用。

 

以前在找 paper 評讀的時候,很喜歡找 review article 或是 meta-analysis 的文章,可以一次唸到許多相關論文,還可以對同一類型的議題,有比較完整且深入的了解。可是實際要踏入論文寫作的領域的時候,meta-analysis 反而是一個比較沒那麼熟悉的形式,甚至連如何下手都不知道。

 

新思惟這堂課,就給了我一個機會,可以去了解 meta-analysis 的論文的樣貌。

 

我們都希望可以發表一篇 RCT 的論文,或是有大量的病人資料可以做回溯性研究,但是針對臨床上起步不久的年輕醫師,除非與資歷豐富、病人很多的前輩或老師合作,但這樣的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Meta-analysis 的論文,則是繞過了這樣的限制。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電腦前面,運用搜尋資料庫,來找到各式各樣的資料來源。網路時代,可以輕易地找到大量的資訊,欠缺的,反而是如何從中找到適當的題目,以及如何將它轉換成一篇有臨床意義的論文。只要能將這些資料,用適當的統計方式,做出有統計意義的結論,就能解答臨床上的問題。

 

 

用對軟體,讓研究更為輕鬆。

 

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集合幾位對統合分析很熟悉的老師,藉由指定論文的實際例子,配合互動實作,讓我可以了解完成一篇 meta-analysis 所須經歷的過程。透過老師們的引導,也可以知道整篇論文從構思、搜尋文獻、文獻評讀、資料整理、統計運算、製作圖表到完成文章的脈絡。

 

在上課之前,雖然已經有一兩個可能的題目正在構思,也有試著開始初步的搜尋,不過總覺得像無頭蒼蠅一樣,東抓一點、西找一些,沒有一個整合性的方式。上完課,有針對心中的一些疑惑開始有些解答,接下來要做的,大概就是實際照這樣的步驟以及作法,去嘗試把心中的題目執行看看。

 

在互動實作的過程中,發現 CMA 這個軟體很貼近 meta-analysis 的需求。針對相對單純的資料,簡單的帶入,就能做出我們需要的統計結果以及圖表。雖然自己用過的統計軟體不多,也沒有那麼專精,但是相對之前在學校學過的 SPSS,CMA 的確在這個方面操作更加輕鬆。這次上完課,加上自己回來練習,需要再多加的嘗試並熟悉這個軟體,之後只要自己的題目搜尋完,就能立刻把數據帶入了。

 

CMA 的操作,是這堂課很大的收穫之一。

 

 

如果終究要走這條路,能少走一些冤枉路,當然很好。

 

不管我們寫作的目的為何,總希望在這條路上,能夠少一些波折以及冤枉路。

 

很感謝這次上課的老師們將自身經驗傾囊相授,給予剛起步的我指引一條道路、一個方向。雖然其中還有很多不太了解的地方,可能要實際跳下去這個深不見底的池子中,深入研究,問題才會慢慢浮現。

 

這堂課,已經給了我一個基本的架構,以及好上手的工具,接下來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希望能夠盡快將這些學到的技巧,反映在將來論文的實際發表。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