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 家醫科 蔡翊昕 醫師
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應該是我今年所做最有價值的決定!
課後反而懊惱,自己怎麼沒有早點來學!
從醫學生時代開始,統計一直是我的罩門。雖然我對統計名詞有基礎的認知,但是實際上要怎麼應用於寫作,以及如何應付龐大複雜的數學計算,則仍毫無頭緒。
由於之前早就耳聞新思惟有開設統合分析的課程,每次看到網頁上許多同學的課後心得,皆表示課程對新手極其友善;蔡校長也一再強調初學者一定能聽懂,再加上寫統合分析不需要 IRB,光是這點就非常吸引人。雖然我內心還是有一絲疑慮,但是沒有上過課,再怎麼想都是庸人自擾,因此我決定先報名再說。
實際上課後,我發現煩惱都是多餘的,反而應該對自己懊惱,怎麼沒有早點來上課!
帶新手起步,少走許多冤枉路。
課程中,蔡校長和張凱閔醫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從如何找素材、訂題目,以及初學者該如何起步的建議,一步一步地解析統合分析的論文架構。新手該如何運用通暢的邏輯,把數據與圖表串成一篇富有內容的故事,都讓我覺得每分每秒都有收穫。
新手開始撰寫統合分析時,常遇到第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找素材訂題目,張凱閔醫師於第一堂課以兩篇統合分析的文章,「輔酶 Q10 與倦怠」以及「薑黃素與認知功能」,實際舉例團隊如何從 PubMed 以及 ClinicalTrials 等資料庫中,尋找出合適的素材作為寫作的主題,而且針對初學者選主題時,常見踩雷的誤區作提點,讓我們起步時就能少走許多冤枉路。
學會寫作和統計,價值遠超乎報名費!
第二堂課,蔡校長依循第一堂課的基礎,解析統合分析文章的架構,以及各個段落的寫法。蔡校長於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我希望教給各位的不是那些很複雜或很進階的,而是用這一套,你就可以開始寫統合分析。」這句話真的讓初學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原來統合分析並不是那麼深不可測。
中午的互動實作,應該是我今天課堂上最期待的時段。之前聽說過 CMA 的大名,但是軟體要付費,而且身邊沒人可以指導,因此我一直沒有機會去實際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課程中所附的手冊堪比武林秘笈,裡面把 CMA 軟體厚重的英文操作手冊,以中文白話的方式,搭配淺顯易懂的指引圖示,教導我如何繪製出實際可以發表於 SCI 的圖表。
光是這兩個小時的操作來完成課程指定的 SCI 圖表,我想其價值已經遠遠超出當初報名的費用。完成圖表的那一剎那,就知道統合分析對我而言,不再是遙不可及。課後的回饋,蔡校長也一一點出製圖的常見錯誤以及投稿時 reviewer 會注意的細節,避免之後投稿被 reject。
投資自己,具備獨立做研究的能力!
我一直相信,努力投資自己,一定不會錯的。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更上層樓,藉由研究和臨床相輔相成,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在這個醫師漸漸過剩的時代保有競爭力,一方面可以確保不被知識洪流所淹滅。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是當上完今天的統合分析課程後,我覺得已經成功踏出了第一步。非常感謝老師今天的指導,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也能發揮這堂課所學,成功發表出人生第一篇 meta-analysis。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