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梯次的同學們,學習相當積極,上傳的作品也很多,第一輪篩選後,有五位同學都相當接近完美,最後的高下區分,在於整套圖文字大小的穩定度,相當不容易。
以下,我們先介紹常見可以改進的細節,然後分享林佳霈醫師與徐俊傑醫師的傑出作品。
那些可以改進的細節
右邊的圖表區太大了,且導致周邊文字過小,辨識率下降。
Z-Value 與 p-Value 在第一次分析時記得修掉,但第二次分析時忘記了,導致套圖的風格略有不同,且因欄位偏多,在排版上橫向偏長。
下方的橫線沒有去掉之外,study 的方形符號過小,且沒有利用灰階作差異化,導致如第二行的 study 中點、格線,相當接近,閱讀略為困難。建議照範例與互動實作手冊,為格線、study 與 summary 選上不同顏色。
彩色的使用是個需要思考的細節,如果是傳統期刊,還有印紙本的那種,建議灰階就好,避免還要花錢做彩色版,雜誌社常會將這樣的成本請作者出,如果是病理圖或手術圖,或可考慮,為了 forest plot 作彩色,增加的效果有限,建議就不用了。
其次,如果投稿全電子期刊,目前使用的顏色也太衝,紅色與藍色有很強的對撞效果,尤其作者選的又是高飽和度的,畫面的衝擊感太大,但 study 與 summary 之間並非互斥或競爭,實際上 summary 是 study 的總和,目前的顏色使用仍待商榷。
最後,目前六個研究全部都延伸超過 0.1 的左邊,包括五個箭頭,以及一個箭頭被 study 擋住的,這表示 scale 的選擇有錯,一般來說,真要超過 scale,一個,或者零個,會比較恰當。
這是一個差一點得獎的同學,他的整套圖表都沒有問題,也可以投稿,只可惜套圖的文字大小變化,差距過大,雖然多了 subgroup 分析,多了幾行,但文字的大小變化太明顯,以面積來說,大概是 3 倍左右了。等下我們可以看看得獎同學們,是不是真的能把文字大小控制得比較一致。
表格使用直線,且橫線太多,沒有起到分組效果。標題 Table 3 可加粗體,第二行可作縮排對齊。
好的,以下我們來看看,最終得獎的兩份作品囉。
林佳霈醫師
林佳霈醫師的作品,第一次分析,整體文字比例差異不大,右方的格線、study、summary 有適當使用灰階作區隔。下方的英文也都改為美式英文。
第二次分析,文字的大小還能再穩定些,上面的可以用行距加大來縮小文字,下面的則相反。其他部分都不錯。
原廠 funnel plot,沒有問題。
很棒的表格製作,精簡的橫線,沒有直線,Table 3 粗體,標題作縮排切齊,清楚大方。
恭喜林醫師!
徐俊傑醫師
徐俊傑醫師的作品,第一次分析,在灰階與文字大小部分處理得不錯。另外,徐醫師重新調整過排序,根據 relative weight 去排。這也是一種想法,如果能由大排到小會更好,相當於把影響力大的研究放前面。
不過我們還是建議照年份與分組排,主要的原因是,新技術出來後,在醫學世界常常有隨著時間過去,結果有顯著不同的趨勢。通常是因為,一開始新技術出來,許多說他有效的研究會被率先刊登,認為技術無效的人不太會去做研究。但之後形成風潮,大型研究陸續發現,其實效果非常有限。這樣的週期其實在醫學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照著年份排,比較容易看出趨勢。
第二次分析,徐醫師並沒有繼續用 relative weight 排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文字大小的控制,處理得不錯。
漏斗圖,原廠式樣。沒有問題。
很好的表格繪製,適當的橫線作為分區,Table 3 粗體,標題有縮排,很不錯。
恭喜徐醫師!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