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先確認你的主要目標物是什麼?
就如同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裡面提到的,今天你會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專家們也會想到這個主題,那麼你要能夠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想得比其他專家更多,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開始統合分析的第一個心理門檻(尤其是對我這種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巨大門檻,因為我不見得知道這個領域的專家真正在意的賣點是什麼),既然這樣,我們該如何克服(或說是跨過)這個門檻呢?
教大家一個小訣竅:多翻翻這領域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多讀幾遍之後,你會對這些專家的思考脈絡開始有一些感覺,然後拿著這個感覺,去比對下一篇回顧性研究,如果這個感覺仍然適用下一篇回顧性研究,恭喜你,你抓到那個感覺了!
以我們這篇研究為例,當初我在閱讀回顧性研究的時候,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要把口 / 咽的念珠菌感染分開寫分開討論呢?難道這兩者真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嗎?當我帶著這個疑惑念下一篇回顧性研究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到下一篇,也是用這個模式架構去討論與撰寫!
確認主要目標物之後,開始用該領域專家的口吻與手法去執行。
當我注意到這個現象,也獲得驗證之後,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口 / 咽要分開討論」這個議題,因此在搜尋相關臨床研究之後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口部念珠菌感染」比較偏像是「局部性」感染;相對的,「咽部念珠菌感染」則比較像是「全身性」感染的問題(當然,這是用比較白話的概念來描述)。
有了上面的大方向概念之後,就可以開始著手後續的研究安排了,因此我們試著將收集來的 RCTs 區分成口部 / 咽部兩組,並且針對這兩組進行分別統計,各自得到不同的結論:局部性的念珠菌感染(也就是口部念珠菌感染)對於某些特定的治療方式明顯比傳統的抗生素 fluconazole 有效;但是全身性的念珠菌感染(也就是咽部念珠菌感染)則變成所有治療方式都和傳統的抗生素 fluconazole 一樣。
得到了重要的統計結果之後,再來就是要將我們的發現,傳達給該領域的專家(也就是雜誌主編和審稿者),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專家們通常只聽得下專家的說法,對於那些外行門外漢說的內容通常都聽不進去。
因此,如何讓他們聽得下去呢?就像蔡校長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舉的例子一樣,明明數據都是一樣,呈現方式專業與否,很容易影響人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以,說「專業」的話,就很重要!
那麼,要如何說「專業」的話呢?很簡單,在 Introduction 的時候,用最簡短的話,把當下這個領域的研究與臨床困境直接點出來,讓審稿者馬上就知道:喔,你有抓到重點!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就可以得到審稿者以下的評語了:The manuscript describes an interesting meta-analysis that I am confident will be well received by the specialized community.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