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蔡依橙)
我認為不會。
這幾家帶頭的頂尖大學跟醫院,他們的研究量能真的不錯,也有非常多的年輕人表現很好,很多升副教授的論文分數表現,甚至超過現場的教授級評審委員。
說真的,臺灣是一代超過一代。


答:(蔡依橙)
我認為不會。
這幾家帶頭的頂尖大學跟醫院,他們的研究量能真的不錯,也有非常多的年輕人表現很好,很多升副教授的論文分數表現,甚至超過現場的教授級評審委員。
說真的,臺灣是一代超過一代。



問:我正在做統合,不過在閱覽全文,決定要不要收錄時,是用 PubMed 先把全文下載、編號,然後在 Excel 中一一記錄排除的理由,感覺非常費工,跟團隊夥伴共享討論也不方便。請問老師有比較快的做法嗎?例如 EndNote?
謝謝校長提供 Office Hour 這個售後服務,好棒喔!我也要用這個來督促自己文章進度😃
答:(蔡依橙)
這部分的確很辛苦,不過我自己通常在這邊不會邊做邊跟夥伴確認,而是我自己會全部做好,但把比較有爭議的文章做記錄,然後列表。通常是等畫出 forest plot,而且整篇文章主軸差不多時,才會請共同作者,獨立再做一次搜尋、收錄、資料萃取、統計製圖等,然後討論並形成共識。
EndNote 當然好,是共享文獻很好的工具,尤其是分類功能,我會分成幾個資料夾,讓共同作者們一目了然。例如:核心收入文獻、重要排除文獻、統計方法論、背景與討論用等等。


問:關於統合分析,我想寫的題目,之前有人已經發過統合分析,我想加入新文章,並用不同 endpoint 做新的分析時,我可以直接納入前人那篇統合分析,使用他的數據嗎?或是應該選擇納入其成分中的原始文章分析?
答:(蔡依橙)
要用原始文章。
如果同學實際上去做,會發現其實前人萃取數據有錯的機會並不小,而且有些統合甚至數據的來源令人起疑,所以,還是要自己去找出原始文章來分析。而且輸入 CMA 的時候,也是要直接輸入個別 trial,沒辦法混合輸入統合資料與個別研究資料。
因為你也打算使用不同的 endpoint,之前的統合,應該也沒辦法提供你詳細的數據。


問:校長好,課後我開始寫統合,快要寫好了,結果發現我的題目在前兩天有人搶先發表,但是發表在比較低分的期刊,而且做的沒有很深入。我有 subgroup,而他沒有,感覺對方也是搶快寫的。
請問,我接下來應該當作沒有看到,並設定最後搜尋的日期,避開這篇,繼續投稿,看看審閱者的反應?還是要內文要多加入這篇,但是就需要花時間修改?
答:(蔡依橙)
最佳解,是加入這篇,並陳述你超越他的地方。
試想,如果投稿後,審閱者自行搜尋一下(這還蠻常見的),看到這篇新文章,發現你沒討論沒比較,你認為他會體諒你的搜尋截止時間比較早,所以很佛心的只根據你的內容審閱,忽略這篇新文章?還是認為抓到一個紅牌,以文獻搜尋不全為名,直接退稿呢?


問:感謝校長指導,發表了幾篇論文,簡報也做得還不錯,開始有些知名度。第一次被學會邀請擔任座長,主持的經驗不足,更沒想到講者是外國人,且英語不是第一語言,口音聽說很重。
自己的英文實在不夠好,我很怕講者的口音讓我完全聽不懂,更擔心演講後的問答時間,不曉得怎麼主持,前後話語不曉得怎麼銜接。
請問校長有沒有什麼建議?有沒有可以拉過時間的必問公式問句?在不失禮貌、不太冷場的情況下,又能夠主持得體,給自己一點信心?我還有兩天時間,請問怎麼準備?
答:(蔡依橙)
恭喜開始登上國際舞台!請放心,這不難,你需要作的準備有兩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