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課程內容

01_mepa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59
2022 / 10 / 15

文獻評讀:量表選擇、操作技巧、實際示範

 

講者:曾秉濤

 

 

01_Meta-analysis_20220730_0419

 

 

文獻評讀,是多數初學者害怕的部分。害怕選錯量表、害怕給錯評級、害怕製表製圖不好看。這堂課就是要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根據自己的投稿經驗,以及這幾年的趨勢進展,直接告訴大家,幾十種量表,到底要怎麼選,並詳細說明理由,以及審閱者通常會看的細節。接著,示範實際上要怎麼使用量表、怎麼評估研究,並把裡頭幾個初學者不容易懂的專有名詞做個說明。最後,也教各位,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該怎麼自己嘗試解決,不只給各位魚吃,還教大家回家自己怎麼釣。

 

有些量表過於簡化,初學者很喜歡選,但往往審閱者一看就退稿,簡單說個「作者群使用了過時且過於簡陋的量表」,就能理直氣壯地按下 reject。有些量表,原廠化簡為繁,給的資料過於複雜,令初學者卻步且眼花撩亂。上課時,我們會告訴你哪些量表已經過時,不要再用,也會告訴你複雜定義的量表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可以直指重點只看其中部分關鍵。

 

如果懂以上的技巧,文獻評讀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屬於相對簡單的部分,因為只要投入時間,一篇一篇看、一格一格評分,總會做完。

 

課程中我們會針對常見量表之一 Cochrane Risk of Bias 2 做說明。因為 Cochrane 在這方面的文件檔案相當多,軟體也不算好操作,做出來的圖表雖然顏色豐富,但閱讀不易,在設計元素上仍有改進空間。我們開發了整套對初學者友善的流程,以及製圖製表工具,讓事情變得簡單,歡迎一起來學!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clip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21
2022 / 10 / 15

圖表順序先決定 論文分段寫出來

 

講者:曾秉濤

 

 

01_Meta-analysis_20220730_0349

 

 

找到主題,並收集好數據後,就是做統計圖表。別擔心,實際操作我們將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帶大家親自完成自己的一套 SCI 期刊等級統計。

 

這堂課要分享的是,當你已經確定一個主題可以做,到實際寫成論文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你要決定自己論文的敘事模式,也就是說,你要講一個什麼故事。當你有總結果、分組結果、迴歸結果、敏感性分析、漏斗圖的時候,該怎麼去排列組合,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這跟玩 Uno 或十三支這類的卡牌類遊戲很類似,拿到同一套牌,有些人就是能想出一套策略,變成組合技,一路贏到最後;有些人,卻會用直覺但不理想的方法,把一套好牌打成零碎且不連續的散沙。

 

這個步驟很重要,如果沒有先決定,而直接埋頭撰寫論文,很可能寫到後面才發現錯誤,於是全文重寫,或者更糟的,當投稿出去後,讓審閱者覺得煩躁、破碎、無邏輯,幾個月的努力,在人家十分鐘的閱讀後,就按下 reject 退稿。

 

決定好圖表順序、敘事邏輯之後,接著把四大段落寫出來,也是初學者常犯錯的地方。你是不是常常覺得:Introduction 的東西好像 Discussion 要再提一次?寫 Abstract 的時候怎麼好像又是那幾句?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感覺,那表示你對寫作的掌握度是不夠的,而這種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的重複感,會讓審閱者直覺認定你是個菜鳥,不是學術界自己人,而選擇退稿。

 

課程中,會把四大段落寫作時的常見錯誤,以及內行人的架構寫法,做完整的分享。

 

最近,臺灣開始嚴格檢驗論文抄襲問題,如果日後你打算升等、爭取主管缺,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白紙黑字在網路上都查得到的論文,變成負面因素。但偏偏統合分析的論文,每一篇研究方法都有點類似,要如何寫出相似度低、原創性高的論文?這也是我們在課程中會回答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Composite2023_2
2022 / 10 / 3

課程講者

 

 

Composite2023_2

 

 

講師介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許多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108_0137
2022 / 10 / 3

課程設計概念(2023-)

 

課程整體規劃:蔡依橙

 

 

Meta-analysis_20230108_0137

 

 

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改款很特別,講師助教群們,實際模擬初學者的狀況,用上課會教到的技術去寫論文,而且刻意避開老師們熟悉的最專業領域,體驗 PGY、實習醫師、年輕醫師們的處境,並將這些過程全部記錄,設計成初學者最好吸收的課程。

 

所有指定論文中,關於圖表、寫作、文獻評讀、投稿、回覆的任何細節,任何初學者可能卡關的地方,在工作坊當天都會提到。最大化教學效益,希望你回家後就能開始著手自己的主題。

 

以下的內容,在課程裡都會提到:

 

  • 別人寫過統合分析,是不是我就不能寫了?如果可以的話,我該怎麼做?
  • 別人寫過系統性回顧,是不是我就不能寫了?如果可以的話,我該注意什麼?
  • 統合分析有哪幾類?初學者應該從哪一種起步?
  • 我想做的主題,研究數不夠,後續該怎麼辦?我該怎麼有效率換主題,找到真正可以做的。
  • 文獻評讀量表超級多種,到底要怎麼選?有沒有簡單的答案?
  • 文獻評讀量表看來超複雜,有評讀技巧嗎?可以實際示範嗎?
  • 統合分析的寫作順序,怎樣才會比較有效率?有哪些常見的寫作錯誤?
  • 初學者做統合分析,常見的資料錯誤、分析錯誤、概念錯誤有哪些,如何避開?
  • 分析結果呈現的秘訣?為什麼我總是被說邏輯不通?
  • 哪些圖表該放論文本文,哪些應該放到 supplement?
  • 投稿後常被審閱者挑剔的問題是什麼?我該如何回覆?
  • 初學者該怎麼找老師指導?或者跟朋友同學組隊,該注意什麼,產出才會有效率?
  • 老師都說統合可以連發,但寫好一篇後,到底要怎麼找到下一篇的主題?比較有效率的做法?

 

業界最好、最多校友發表、對初學者最友善的統合分析課程。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 SCI 期刊上,如果你也想寫出像「指定論文」這樣的作品,歡迎一起來學!

 

 

01_fip_cover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topic_fip
2022 / 10 / 3

快速找到合適主題 有效搜尋並整理文獻

 

講者:張凱閔

 

 

topic_fip

 

 

初學者最常卡關的第一處,就是文獻搜尋。同樣是面對 PubMed,有經驗的人反覆下幾次搜尋關鍵字,就能找到可以做的主題,但初學者可能搜尋個三四次碰壁,就會放棄。這之間的差異在於,有經驗者知道怎麼換關鍵字,知道怎麼調整,所以每次的搜尋都有秩序、有方向,而初學者面對一片寬闊大地,卻不知道自己的主題在哪裡。

 

這堂課,就是要把這些「有經驗者的經驗」,系統性的整理,告訴你。而且我們會以指定論文為例,說明搜尋的過程中,當你發現有人已經做過統合時,該怎麼思考?當你發現有人寫過系統性回顧時,該怎麼思考?如果想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想知道哪些主題可以做,該怎麼思考?

 

我們教給你的技巧是確實可行的,因為這就是我們進入抗氧化物這個原本不熟悉的領域時所用的技巧;這技巧讓我們在一週內找到「薑黃素 vs 認知功能」,寫成論文後,迅速地又在一週內,找到「輔酶 Q10 vs 疲倦」,又寫成論文。

 

 

來聽聽老師怎麼說,把那些初學者以為的碰壁,轉化成機會,把那些初學者常以為不能寫的,變成可以寫的主題。

 

掌握這樣的技術後,統合分析的潛在題目,就都在 PubMed 上等著你來開發!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strucuture_fip
2022 / 10 / 3

圖表順序先決定 論文分段寫出來

 

講者:蔡依橙

 

 

strucuture_fip

 

 

找到主題,並收集好數據後,就是做統計圖表。別擔心,實際操作我們將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帶大家親自完成自己的一套 SCI 期刊等級統計。

 

這堂課要分享的是,當你已經確定一個主題可以做,到實際寫成論文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你要決定自己論文的敘事模式,也就是說,你要講一個什麼故事。當你有總結果、分組結果、迴歸結果、敏感性分析、漏斗圖的時候,該怎麼去排列組合,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這跟玩 Uno 或十三支這類的卡牌類遊戲很類似,拿到同一套牌,有些人就是能想出一套策略,變成組合技,一路贏到最後;有些人,卻會用直覺但不理想的方法,把一套好牌打成零碎且不連續的散沙。

 

這個步驟很重要,如果沒有先決定,而直接埋頭撰寫論文,很可能寫到後面才發現錯誤,於是全文重寫,或者更糟的,當投稿出去後,讓審閱者覺得煩躁、破碎、無邏輯,幾個月的努力,在人家十分鐘的閱讀後,就按下 reject 退稿。

 

決定好圖表順序、敘事邏輯之後,接著把四大段落寫出來,也是初學者常犯錯的地方。你是不是常常覺得:Introduction 的東西好像 Discussion 要再提一次?寫 Abstract 的時候怎麼好像又是那幾句?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感覺,那表示你對寫作的掌握度是不夠的,而這種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的重複感,會讓審閱者直覺認定你是個菜鳥,不是學術界自己人,而選擇退稿。

 

課程中,會把四大段落寫作時的常見錯誤,以及內行人的架構寫法,做完整的分享。

 

最近,臺灣開始嚴格檢驗論文抄襲問題,如果日後你打算升等、爭取主管缺,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白紙黑字在網路上都查得到的論文,變成負面因素。但偏偏統合分析的論文,每一篇研究方法都有點類似,要如何寫出相似度低、原創性高的論文?這也是我們在課程中會回答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