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僑光科大 餐管系 劉興倫 講師
身為餐飲管理系的教師,同時也是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我一直深知學術研究的重要性,特別是當要發表在 SSCI 等級的期刊時,研究方法的選擇更是決定論文成敗的關鍵。過去,我主要依賴質性研究與傳統統計方法,雖然能夠產出一定的成果,但總覺得還少了點那種讓數據說話、讓研究更具說服力的力量。
於是當我得知新思惟將在台中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時》,我便立刻報名,希望能夠透過這場學習,強化我的寫作與統計能力,並應用於餐飲管理領域的研究中。
從困惑到頓悟的旅程
工作坊的課程安排可說是節奏明快、內容紮實,從理論到實作,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有感到「原來如此!」的瞬間。
上午的課程從研究選題、文獻整理到論文撰寫架構,逐步建立起統合分析的基礎。蔡依橙醫師的一句:「圖表的順序就像講故事,像出牌一樣,要有規劃!」讓我瞬間醍醐灌頂。以前總覺得數據分析就是把數據擺出來,沒想到原來還要講究邏輯性與敘事性,才能讓讀者一目了然,甚至被說服。
張凱閔醫師則帶我們進入文獻整理的世界,教我們如何高效搜尋與篩選文獻,避免無效的資料篩選過程。此外還探討了論文投稿的關鍵技巧,特別是如何回應審稿者的意見,這對於日後發表 SSCI 論文非常實用。
數據視覺化的精采時刻
在實作時間經由手冊引導與老師的協助,我竟然也能親自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是本次學習中最令人充滿成就感的環節。我學習到如何親手操作 CMA 來跑統計圖表,像是 overall effect、sensitivity 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 等圖表,並透過 funnel plot 來檢視發表 publication bias。
這些圖表的應用,不只讓我對統合分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於我的研究領域,例如米其林餐廳顧客評論的趨勢分析,以及不同市場顧客滿意度的比較。
一場開啟新視野的學術旅程
這次工作坊的學習,讓我找到了一條讓研究更具影響力的路,統合分析的系統性與嚴謹性,能夠提高研究結果可信度,這對於未來投稿 SSCI 期刊無疑是一大優勢。其次,在數據處理與圖表製作方面,我學會了寶貴的實作能力,未來在撰寫論文時,能夠更有效率地產出高品質的統計圖表。
此外,這堂課也打開了我的想像,讓我意識到統合分析不僅限於醫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在餐飲管理領域同樣具有高度應用的價值。例如,我可以利用統合分析來研究不同地區米其林星級餐廳的顧客滿意度,或探討餐飲服務品質與顧客忠誠度的關聯性,這些研究都可以為業界提供實證基礎,幫助企業制定更有效的經營策略。
我計畫今年內寫出一篇以統合分析為基礎的論文,並嘗試投稿至 SSCI 期刊,提升個人學術影響力,也為博士論文奠定更堅實的基礎。除了統合分析,也希望進一步學習進階的數據分析技術,例如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NLP),將其應用於餐飲評論與消費行為分析,探索更深層的市場趨勢。
再次感謝新思惟團隊的專業指導與無私分享,也感謝自己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我將帶著這份學習的熱情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中,為學術界與餐飲產業帶來更多有價值的發現!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