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 孫慶芳 醫師
為什麼要來上課?這裡有醫學系沒教的東西
身為一個從事研究暫時未進入臨床工作的醫學系畢業生,我深知專業能力的必要性。「會」與「不會」之間鴻溝之巨大,然而那些醫師看似理所當然的研究能力,在醫學系七年的生涯中很難有機會系統性地學習。
高效率課程,課後自己操作也沒問題。
這是堂高效率的課程,想必因為講師們都熟悉「醫事人員又忙、又累、又沒空」的學習處境,課程設計走「極簡重點風」,不講廢話、不裝高深、不賣弄學問、不會用到的就不講。講義設計人性化,白話到像遊戲攻略一樣好懂,統計軟體看著照著操做幾乎不用動腦 就能完成。最重要的是,實作時間兩個半小時還真的能跑出投稿等級的圖表。(然而那天我還半信半疑,課後回家照著跑了自己的 data,才確定自己真的已經能獨立操作。)
(橙編按:恭喜!成功內化新技能。剛打通的任督二脈會再扁回去,記得老實練五遍,讓技能深入骨髓唷!)
體貼的課程設計也令我大為讚嘆,從課程安排到現場硬體設備都相當前衛。課前提前將上課作為範例的 paper 寄給學員事先閱讀,上課當天也提供彩色紙本。講師群竟然將大家的課前問答,整理成文字回覆,在課前發送,也鼓勵課後提問,承諾會整理成問答集給大家。課中隨時有助教協助軟體使用相關問題,課間提問時間也相當充足。
除此之外,講師甚至「回答問題於問題發生之前」。比如說:關於投稿統合分析論文的註冊問題。這通常是稿件完成準備投稿才會遇到的難事,而且又逢 COVID-19 疫情註冊機構作業時間又添變數。講師一個預先的提醒,可以替沒經驗的初學者,省去 3-4 四個月空等的時間,對於急於發表的作者而言意義非凡。
專業能力必須由真正的專家來指導
統合分析製圖大賽重點不是拿獎金(好吧其實是我沒拿到獎金……QQ),是當場有人點出製圖的盲點(相當有感!)過去投稿的經驗讓我了解製圖整體美感的重要性,但關鍵處總是模糊地處理,既不確定也不明白。
蔡校長除了大方地跟學員分享「投稿等級的流程圖 template」只要「將自己的文字填進去就能拿去投稿」,課程當中更清楚地指示如何作圖。背景顏色、字體、線條粗細、整體排版、Word 檔表格呈現方式無一不「直接講到重點」。江湖一點訣往往是邁向晉級的關鍵,專業能力必須由真正的專家來指導。
學習如何進行研究是段跌跌撞撞的過程。事實上,在報名這堂課之前,我已經開始著手幾個似乎可行的 meta-analysis 主題,但是連看似簡單的文獻搜尋都進行的很挫折。犧牲了好幾個周末,進度有限才狠下心來報名這堂課程(學費真的很貴啊…….)。
上完課覺得踏實許多,也對未來要如何重新著手計畫有信心。就算之後沒有主導大型的 meta-analysis,也能以合作者的身分加入研究。
這是一堂可以節省大量摸索時間的課程,適合所有沒空的你 / 妳。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