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課的同學背景分布非常多元,共通點是統合分析的新手,背景則涵蓋了從醫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到資管系副教授等等不同的領域。
做教學,要怎麼樣才能夠讓背景知識並不相同的一群人,都能夠實際上手,並開始應用,這就是對教學團隊的挑戰。很高興在互動實作時間結束之後,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做到最後一張圖,而且在助教跟講師的協助跟指導下,圖片都做得相當不錯。
以下是一些老師們看到的細節、建議跟補充,提供給各位同學參考。接著我們也會一起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這次上課的同學背景分布非常多元,共通點是統合分析的新手,背景則涵蓋了從醫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到資管系副教授等等不同的領域。
做教學,要怎麼樣才能夠讓背景知識並不相同的一群人,都能夠實際上手,並開始應用,這就是對教學團隊的挑戰。很高興在互動實作時間結束之後,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做到最後一張圖,而且在助教跟講師的協助跟指導下,圖片都做得相當不錯。
以下是一些老師們看到的細節、建議跟補充,提供給各位同學參考。接著我們也會一起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早上才剛安裝試用版的統合分析軟體,真的有可能在中午就畫出全套統合分析圖表,而且做到登上 impact factor 6 分期刊的樣子嗎?」這是許多同學在上課當天心裡隱隱約約的疑惑。
到了約 12 點時,開始畫出第一張圖,就會發現其實以前只是沒有遇到適合自己的指導,事實上,用自己的電腦、用自己的雙手,也可以做到的。
隨著助教講師們一步一步的引導,漸漸地畫出分組分析、統合迴歸、敏感性分析、漏斗圖等圖表時,成就感逐漸累積,自信也逐漸建立起來。
雖然只是第一次,但確定自己能做到的感覺真的很好,如果加上老師對於畫面的一些建議,再加上回家持續練習 5 次,就能形成肌肉記憶,然後開始分析自己有興趣的主題。
在講師助教的指導下,同學們所做出來的圖片都已經有相當的水準,以下我們針對一些小小的細節再做些建議,協助各位更上層樓,在投稿自己的作品出去時,能最大化被接受的機率。
最後,我們也將一起看看得獎同學的精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