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190505_0194
2019 / 5 / 9

搞不懂統合分析,來新思惟上課就對了。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190505_0194

 

 

這次我第二次來新思惟上課,第一次是三年前的《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講師們像是要把畢生功力都傳授給你一樣。

 

一整天下來,雖然內容很多,但老師用簡單卻重要的大綱,讓你熟悉簡報設計的心法,之後有多次自己科內報告、指導實習見習學弟妹做個案報告,包含行距、字體的選擇與視覺的強化,都能自然地運用在簡報裡,報告大致上都不會讓師長對內容格式有特別的意見,簡單明瞭的版面,自己看了也很舒服。

 

家中掌控經濟大權的老婆是醫療圈外人,對於我上一次花三萬元去上僅一天的課甚感不解。後來她因為一些孩子教養的文章而認識了蔡校長,認為校長言之有物,絕非等閒之輩,若是課程對我有幫助,那就去上吧!

 

 

在醫學中心,有寫作的無形壓力。

 

身在醫學中心,師長們對於住院醫師發表論文可是殷殷督促,雖然千百個不願意,無形中的壓力,迫使我也好不容易生出了一篇 case report,也很幸運的被接受了,但這只是成為總醫師的門檻。

 

要升主治,拿教職,需要的是原著文章(original article)。醫學中心的沒日沒夜的值班,無形中照顧病人的能力的確提升了,讓我也想要成為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但原著文章是升主治醫師的關鍵,雖然之前有自己的研究構想,但想到要收案,寫 IRB,就覺得曠日廢時。

 

何況家裡有一個三歲,一個一歲半的可愛兒女,每日嗷嗷待哺等著我回去餵食與玩耍,真的擠不出一點點時間來做研究,於是學會如何寫作統合分析的文章就成了我的希望。

 

 

統合分析是無資源者入門的好機會

 

其實在這個甚麼都講究 CP 值的年代,系統性綜論與統合分析,真的是一個無資源者入門的好機會。

 

科內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的 EBM 報告,每次看別人在評讀統合分析類的文章,常常都一知半解,也不曉得台上說的是否都正確,異質性的大小、有無偏誤、是否可應用在病人身上……,好像結論都是跟著原作者怎麼說就怎麼下。這種不確定的心虛感,讓我一直想找機會搞懂,統合分析到底是用什麼套路完成的研究。

 

然而當年的生統根本就沒有教統合分析。標準差、標準誤、OR、RR 等概念考完試就還給老師了。看到新思惟開了統合分析工作坊,心一橫,卡一刷(當然有先秉告太座),就報名了。

 

 

有信心能完成一篇統合分析的文章

 

俗語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若沒有好的師傅,自己再怎麼摸索,有時就是差了那一步。張凱閔醫師、曾秉濤醫師、蔡依橙校長,與強大的助教群,就像少林寺的宗師,一步一步帶領你練出紮實的基本功。

 

從講者的內容就看得出師傅本身功力相當強大,也傳授了許多克敵(說服 reviewer)致勝的經驗。張凱閔醫師用簡單的一堂課複習了統合分析必須知道的統計概念;曾秉濤醫師傳授許多個人投稿的經驗與方法,配合蔡校長對圖表美編精準的掌握,讓我不禁更有信心能完成一篇統合分析的文章,謝謝新思惟團隊對我的幫助!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