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innovarad_Meta-analysis_20191019_16_0214
2019 / 10 / 24

終於更加瞭解統合分析了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Meta-analysis_20191019_16_0214

 

 

從拆解論文架構看起

 

本單元透過比較分析研究,說明不同療法以 meta-analysis 時,文獻如何進行分門別類,對於結果之方向性界定、以及比較差異時,類別與連續變項重要性之定義。如何透過一個質量性資料進行評估與測量,講者也針對研究議題之臨床可近性說明,針對樣本部分,說明不同機制下,如何針對研究發現進行比較分析。

 

針對文獻部分,如何搜尋資料與哪些資料是可被納入研究的。進行資料萃取時,有關連續與類別變項之定義方向,須注意比較前後關係,樣本需考量同質性,如出現異質性時,可進行次群組分析。

 

資料收集時間設定從最初期至現今,如此可避免遺漏與偏誤,文章篇數可維持在 5 篇左右。針對所整理之表格需統整成表格,進行文章整理時須針對研究限制進行說明。針對 odds ration、risk ratio、proportion、mean 就可以執行統合分析,不局限於 RCT。

 

 

如何搜尋文獻的重點

 

針對文獻收集部分,要選擇多樣化的 database,至於那些是屬於非選擇不可資料,須依據資料與科別主題之特性。除了一般 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 Central 之外,部分專科特性之期刊網站也是搜尋重點。

 

另外針對關鍵字部分,最好找尋 2-3 位作者進行設定共識,共同認定其合理性也是很重要的。目前臨床參考可查詢 ClinicalTrials.gov 網站,另外尋找 review articale 的文章也是很重要的。至於如何篩選和文進行全文閱讀,通常先從摘要、title、keyword 中篩檢合宜文章。

 

 

內文細節與研究動機

 

注意整理文稿時,圖表字體與圖表符合期刊的標準字體與格線設定,不可無故出現斜體字及直線於表格中,而收案流程圖之呈現也是重要的。

 

另外,樹狀圖的標記顏色,須注意深淺所代表的意義,勿過度添加,以免弄巧成拙,整體表格之執行須有一致性,避免文字遺漏與錯誤,或出現空白與顯著顏色標記,又無特別說明。

 

踏實依步驟進行各項資料收集與閱讀,以愛之的心情進行知識釐清,如此方可在臨床問題思索下,同時找尋正確知識,且有投稿機會,甚而個人專業上之精進。

 

 

與會心得

 

本次研習難能可貴的是,過去雖有機會閱讀 meta-analysis 的文章,然而對於此研究方法下收集資料其同質與異質資料出現時,該如何處理,較缺乏此部分概念,研習後未來可透過次分群方式,達到資料可信度,並對於異質資料之處理有更多的認識。

 

另外在講者對於 meta-analysis 拆解與教學後,除了認識更多研究法重要觀念方法外,也經互動實作瞭解本研究法之執行流程,學會更多電腦統計軟體之操作,依著教學者腳步,對 CMA 軟體有更多認識。

 

講者鉅細靡遺說明技術之細節,除了學到一個新的統計軟體應用與操作外,也認識 CMA 這個軟體執行的試用限制。由於 CMA 之試用期為 15 天,也就是說,如果想利用此軟體嘗試做 meta-analysis 研究並製成圖表,須於 15 天內完成。

 

(婷編按:CMA 的延長試用期限與次數,需看廠商實際給予的方案,如同蔡校長所形容的季節時蔬 一樣不固定,但我們跟 CMA 講好,只要是班上同學做課前申請,都會比原本預設的「10 天或 10 次」,來得更多。)

 

 

經由 CMA 更加熟悉統合分析

 

運用 meta-analysis 可以對於一個新領域知識進行廣泛學習,最終將結果形成一個文稿。課程以指定論文進行引導與解說,學習資料蒐集技巧,透過實務操作,釐清研究架構,用原始資料作為練習素材,在實際操作執行後,對於統合分析研究能有更清楚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課程,未來對於統合分析資料之管理與應用,有更加清楚與正確的認識,且對於研究概念與臨床問題結合的概念,有更多成長,而對於所謂研究之可近性,也有更多的學習。這些經驗之獲得,將有助於臨床與研究結合。而瞭解 meta-analysis 資料的產生過程及概念,對於今後閱讀在統合分析資料時,也能更熟稔的應用。

 

上過課後,對於所謂敏感度分析也更瞭解,學到所謂印證知識與創造知識的重要性。這樣的研究方法,對於臨床照護之品質提升是有幫助的,同樣對於個人研究法之學習,也更清楚認識。期許自己可以在軟體有效期限內完成,並透過嘗試此研究法,學習如何達到共學與共享的精神。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