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才剛剛裝好軟體,一點統合分析的基礎都沒有,真的可以畫出一篇 SCI 論文裡頭全部的圖表嗎?」
帶著這樣半信半疑的心情,同學們開始了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在優秀的講師助教引導下,陸續完成了統合分析的各種重要圖表,實際體驗了從論文數據、輸入、統計、製圖的過程,才發現,其實自己真的可以完成,而且是用自己的滑鼠、自己的電腦,就能完成。
當然,第一次做可能還有些許可改進之處,這也是大家來上課的目的,而我們會協助各位觀察到自己現有的侷限,並明確告知如何突破。
以下,一起看看那些差點得獎的細節,以及得獎同學們的作品。
那些差點得獎的細節
圖示區,目前座標是用純黑,蓋過了個別 study 的風采,建議顏色順序,照著 summary > study > scale anchor 的層次來設計,對於審閱者與讀者的閱讀更有幫助。而 relative weight 部分目前為空白欄,此乃兵家大忌,容易被審閱者認為「怎麼作圖都沒做完就來投稿」,而造成主觀印象不佳。建議照著互動實作手冊第 15 頁上方的流程操作,即可避開。
同學在 study 使用了彩色,而且是空心,這使得 study 與 summary 之間各有特色,但卻無優先順序層次。在投稿傳統期刊時,彩色頁印刷是要加錢的,但為了這樣的線條加錢,就顯得比較不那麼值得。建議可以參考課程示範,使用灰階處理即可。
這張使用了彩色設計,如果是投稿電子期刊,沒有印紙本,顏色層次的部分還行,但 study 變成圓形,與 summary 的菱形,在設計風格上並不一致。建議改為方形即可。
作者這次的分析,忘了去掉 Z-Value 欄位,在圖示部分,也建議照範例做顏色層次,引導閱讀。下方的空白剩下得太多,建議高度設定射成剛好即可。
下方的英式英文忘了改為美式英文,建議修正。座標所使用的顏色偏深,建議淺灰。
接著我們介紹表格。這位同學可能因為填完數據後時間比較緊迫,還沒做表格美化。建議根據我們示範的極簡設計,將表格做個調整,讓畫面更好閱讀,也更容易被審閱者接受。
建議 Word 裡頭的各種表格設計美化,盡量不要使用,因為這些表格設計往往會阻礙我們好不容易規劃好的階層引導。像是這邊,因為橘色的斑馬紋,使得兩個大分組、四個小分組,都變得不清楚。
同學可能是想要學著做些類似教科書美化的設計,但其實投稿的時候,傳遞數據才是最重要的,目前這樣的設計,在橫向閱讀上會有困難,建議還是擺上適當的橫線。而底色與橘色兩種設計,也有互相競爭的效果,對於階層的規劃也造成了一些尷尬。
這張同學的設計算是不差,但問題是,當我們選擇在表格使用顏色,就要有把握,在其他的數據圖與流程圖等,都用同樣的風格設計。而且,如果你要投的是傳統的期刊,這些顏色最終印刷都會消失,畢竟花一萬多的彩色版費在數據圖上,並不是多數期刊會做的事。通常期刊社會把彩色保留在一定要彩色的事情上,例如說病理圖的 IHC 染色、觀察作用後細胞的螢光等。
以下我們分享兩位得獎醫師的作品,一起來看看!
楊淇鈞醫師
楊淇鈞醫師的作品,很精確穩定,我們可以根據前面的分享檢查看看,會發現他的顏色有階層,該去掉的欄位都有去掉,英式英文也有改掉,整體畫面很不錯!
第二次分析,也保留了前述的穩定度,很好。但在次族群分析這邊,最下面 Favor 一行的距離,離上方圖示有點遠,這是因為楊醫師拉高的橫向的行距,軟體的設定很有趣,上面拉寬一點點,最後一行就會飛很遠,所以我們現在都不建議調整行距。
原廠漏斗圖,沒有問題。
很不錯的表格,精簡、清晰,而且標題的縮排跟粗體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恭喜楊醫師!
許琬鑫醫師
許琬鑫醫師的作品,一樣相當不錯,當各種設計細節都有注意到時,審閱者就很容易把目光移轉到資料與所呈現的意義本身,而不會被分心。第一次分析的兩張森林圖沒有問題。
第二次分析的兩張也很好,該收掉的欄位有收到。不過次族群分析這張,下面保留的空白有點太多,可以縮減高度。不過我猜許醫師或許是為了 Evaluation copy 字樣,所以才留這麼多。這行字在之後改使用正式版時就會消失,放心!
原廠漏斗圖,很不錯。
最後的表格,許醫師在範例之上,又加了些底色。這個底色我們就沒什麼特別的意見,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設計簡單且符合表格的階層,而且深淺灰色與森林圖的設計也是呼應的。如果真是如此,日後許醫師可以考慮,漏斗圖也照上課建議的,以中灰填 study,以黑色填 summary,這樣整套圖表,風格更為一致!
恭喜許醫師!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