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
一開始知道有這個課程,是因為部內的學長曾經參加過《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當時就讀博士班的學長,在短短 2 年內就完成了所有的博士論文,並且順利畢業拿到博士學位。
當時對於學長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寫出 3 篇博士論文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跟學長請教之後,他十分推薦新思惟的課程,我也興沖沖的上網搜尋相關網頁,瀏覽後才知道原來新思惟有開設這麼多研究課程,因為時間的關係,決定先選擇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
沒人教,論文只看懂一半的心情真的是很不好。
以前閱讀統合分析論文的經驗,在閱讀研究設計、研究過程、結論時,都沒有什麼困難,但往往都卡在統計圖表的部分,對於如何分析各個論文的統計資料、如何跑出圖表、如何分析論文的差異性……,對於數據該怎麼整理及分類,總是有很多問號。
詢問許多經驗豐富的教授後,得到的答案常是:「這個論文我沒有寫過,我也不是很懂,可能要問我助理」;或是「不要想鑽研這種整理別人論文的讀書心得,還是自己做 original 的研究比較好啦!」;甚至有老師說:「我希望 10 年後我的團隊有能力寫出類似這樣的論文」。
因為每次閱讀統合分析論文,都覺得只看懂一半的心情真的是很不好,也讓我更期待這次的課程了。
課程照顧新手,內容安排也十分的實用。
上完新思惟的課程之後,覺得豁然開朗,很喜歡新思惟課程的教師,都非常用心的準備上課內容,照顧到新手的各種問題,課程的安排也十分的實用。因為我課前最大的困惑就在如何搜尋文獻、如何做出統計圖表、以及論文每一段該怎麼安排比較好。
在一整天的學習中,我的問題不知不覺被解答了,覺得最棒的部分是統計圖表的實作,透過書中一步一步的詳細指引,卡關時有經驗豐富的助教來幫忙協助解答,看到自己完成統計圖表的一瞬間,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不只統計,還有圖表美學教學。
另一個覺得一生受用的課程,應該是蔡校長的圖表美學設計課,畢竟從醫學院一路到現在,老師們的上課講義、投影片,從來都是以「內容」為導向,美學概念好像一直都不在考慮範圍內。蔡校長用了許多圖表的比較,鉅細靡遺的跟我們解釋什麼樣的圖叫做好,有什麼是需要改進的,字體如何選擇、排版的學問。
這其實不只用在寫統合分析的論文,所有的文章投稿都很需要這方面的觀念,還好有經過蔡校長的洗禮,讓我以後不會畫出像一隻蟑螂一樣的流程圖,心中充滿了十足的感謝。
一天的課程下來之後,我很驚訝自己沒有以往去參加其他醫學會,或公會舉辦的課程的疲憊感(我想這可能也跟老師們豐富有趣的上課風格、以及清晰易吸收的投影片呈現方式有關),我反而是充滿信心,躍躍欲試想開始去搜尋文獻,著手進行統合分析論文的寫作。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