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耳鳴患者接受非侵入性腦部刺激介入,其效益與安全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 刊登!
過去治療耳鳴的研究證據不足,導致成效有限。
就如同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各種壓力越來越大,耳鳴(tinnitus)變成一個非常惱人的問題。全世界罹患耳鳴的人數非常之多,大約有 10% 到 25% 的人一生之中曾經有耳鳴的困擾,也就是說平均每 10 個人到平均每 4 個人,就有一個人會遇到。
過去因為人們對於耳鳴的病因了解不夠透徹,耳鳴的治療方式選擇有限,所以到目前為止,幾種治療效果也都很有限。而且因為耳鳴相關的研究不多,所以這些治療方式的證據不足,導致過去的國際耳鳴治療指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除了建議「先找出耳鳴的可治療原因」,能夠給予的實質幫助有限,考慮配戴助聽器之外,就剩下心理治療為主的輔助治療了。
隨著醫學的進步,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項。
所幸,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開始有一些特殊的治療方式問世,包括今天的主角「非侵入性腦刺激術」,這個新的醫學技術,最早是應用在神經內科的中風與巴金森症患者的治療,但是隨著我們對於這個醫學技術的了解,發現到它不只改善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更可以改善患者大腦活性功能,因此也漸漸開始應用在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上面。
原本「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在其他科的應用還相對有限,也因為研究技術的限制,難以推廣到其他科,但是,現今隨著研究技術進步,透過統合分析,我們開始注意到「非侵入性腦部刺激術」竟然也可以協助「戒菸」、幫忙「減肥」、甚至促進「外科醫師開刀技術」(相關研究請看這裡)。因此,我們也決定用統合分析的技術,嘗試幫耳鳴患者尋找新的治療機會。
研究證據越多,對新技術更了解,導向更進一步的發現。
透過來自不同科別之間的通力合作(有來自於耳鼻喉科、神經科與精神科的醫師們),我們共同完成這篇「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對於耳鳴治療效果的統合分析」。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發現到,過去因為醫學知識不夠了解「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導致當時的研究證據無法支持它對於耳鳴的治療效果。但是我們透過更多、更新的醫學證據,與眾多各科的醫學前輩協助,並用統計的方式發現到,其實「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真的對耳鳴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也就是這樣的發現,我們的研究獲得耳鼻喉醫學界最高級的雜誌《美國醫學會-耳鼻喉專刊》刊登!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篇論文的研究結果,我們更加了解到「耳鳴」其實有一部分的原因和大腦功能異常有關,因此我們開始了下一階段研究:「各種不同科別的藥物對於耳鳴治療效果的比較」,後來這個研究也獲得重大的突破,我們發現到作用於大腦功能的許多藥物,對於耳鳴嚴重度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因此最後登上英國體系最頂尖 Lancet 的系列期刊發表!
正是透過這些努力,我們發現到困難治療的疾病,只要人類有恆心和毅力,一定還是會有更多發展機會,也相信將來耳鳴就不再是惱人的疾病了!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