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210911_0696
2022 / 11 / 28

在醫院包班的課後一年,成功發表兩篇統合分析論文。

 

作者:奇美醫院 神經內科 李佳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佳維醫師團隊,關於血管內取栓該用全身麻醉或鎮靜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696

 

 

距離新思惟開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奇美專班已經過了一年多,真的很難想像我這個研究新手,可以在這一年來順利發表兩篇統合分析文章。

 

 

醫院提供包班,不只上了一堂好課,也是結識同伴的好機會。

 

除了很感激這樣的課程能啟蒙我,讓我有信心開始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之外,意義更重大的是能有這個契機,在課程結束後跟許多志同道合的醫師,組成奇美統合分析團隊一起切磋討論,一起努力產出文章,把新思惟報名費賺回來(無誤)。

 

在這邊也很謝謝同樣參加奇美專班課程的洪國全醫師,從合作中我學習到很多實用技巧。也很謝謝在台灣獨自照顧小孩的太太,讓我在澎湖醫院支援的這段期間、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可以順利產出文章,也讓我回憶起多少個寫統合分析的晚上,是伴著花火節煙火下度過的 XD。

 

 

熟悉的領域寫起來快,投稿也較順利。

 

這篇是我的第二篇統合分析文章,相較於寫第一篇文章時還不大熟悉團隊合作如何進行,此時的我相對已經駕輕就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次題目的領域相較第一篇熱門且熟悉,造就這篇很幸運的比第一篇文章還早一步被 accept,從題目確認到論文被接受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所以,找題目時能找熟悉的領域再好不過,能讓寫作速度加快許多。

 

目前急性腦梗塞的中風再灌流治療是目前神經科的顯學,尤其是動脈機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這一領域。近幾年,許多各國大規模研究無不投入大量資源,在源源不絕的 RCT 論文產出下,造就許多觀念日新月異,也讓我有這個機會從中找到題目。

 

對於新手上路的我,藉由去找近期新發表 RCT 文章的題目,再去比對過去寫過的統合分析,進而產生新的數據、新的結論。這樣的策略,順利讓我花較少時間順利達陣。

 

 

在各有好壞的作法中,用統合得出一個結論。

 

過去動脈取栓的研究大多收集「前循環」腦梗塞的病人,探討黃金時間如何能拉長,以及在哪些病人可以得到好處。然而病人進行動脈取栓這個手術時,究竟病人預後跟麻醉方式是否有關,這在過去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在近幾年,逐漸開始討論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與清醒鎮靜(conscious sedation)這兩種主流麻醉方式誰優誰劣。儘管全身麻醉能讓病人靜止不動配合手術,但手術前插管的過程造成時間延後,以及麻醉時遇到血壓降低等,都有可能讓中風病人惡化;清醒鎮靜相對沒有全身麻醉的風險,但是在面對過度躁動的病人上,可能會影響動脈取栓而改為全身麻醉進行,造成治療時間的延誤。

 

在主流的兩種麻醉方式各有其優缺點,這時候,正是統合分析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很高興在過程中,我可以在這目前當紅的領域,盡一己之力去搜集最大的證據,最後回饋到臨床應用上。

 

 

競爭逐漸激烈,有好的團隊、高的效率才能成功發表。

 

看似順遂的過程其實仍發生令我挫敗的事。在投稿的前兩天發現網路上 Cochrane Reviews 已經刊登新的統合分析文章,當下看到心都涼了,但是仔細一看,收入的文章竟然比我收的文章多一篇,原來是還把一篇探討「後循環」腦梗塞的麻醉方式分析的 RCT 也收進來了,這樣的異質性也造成了結論跟我們些許不同。

 

儘管一廂情願地認為 reviewer 眼睛是雪亮的,然而投出的期刊還是以「近期已有人發表」為由而遭到 reject。好在馬上轉戰第二篇期刊的不久後就傳出捷報,讓我總算可以放下心中一顆大石頭。這次的經驗讓我知道,好在有一個完善的團隊各司其職,才能在競爭激烈、搶時間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並在且敗且戰的過程中達成目標。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