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medicina_ChuangCS_05
2021 / 12 / 2

[快訊] 莊介森醫師團隊,關於 β2 腎上腺素受體藥物與巴金森氏症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01_medicina_ChuangCS_05

 

 

文章介紹

 

β2 腎上腺素受體(β2AR)遍佈全身,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有關。有部分研究指出,使用 β2 腎上腺素受體相關藥物,可能與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會有關,一般認為,刺激 β2AR 的藥物會降低巴金森氏症機會,而阻斷 β2AR 的藥物如 propranolol,會升高巴金森氏症機會。莊醫師與其團隊,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想統合一下既有文獻,看看是否真有這樣的趨勢。

 

研究收入了八篇研究,統合後發現,刺激 β2AR 的藥物的確跟較低的巴金森氏症機率有關,RR = 0.859;而阻斷 β2AR 的藥物,則與較高的巴金森氏症機綠有關,RR = 1.49,其中 propranolol,RR 高達 2.82。

 

作者認為,雖然目前研究樣本數偏小,不過這樣的發現,值得後續進一步的研究,尤其這類藥物都是臨床上常會長期使用的。

 

 

恭喜莊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FMA_TsengPT_65
2021 / 11 / 22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阿茲海默症用藥 donepezil 與睡眠結構改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01_JFMA_TsengPT_65

 

 

文章介紹

 

阿茲海默症用藥 donepezil,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會影響睡眠品質。不過對於整體睡眠結構的改變究竟如何,曾醫師與其團隊,預計整理現有的文獻,並做出歸納。

 

本次收入了 12 篇關於 donepezil 與睡眠結構的研究,經整理分析後,會發現用藥後,的確會增加動眼期睡眠,跟對照組相比,動眼期睡眠比例也是增加的。而在不同的分析狀況下,donepezil 也跟較少的淺睡期(第二期)睡眠、較差的睡眠效果、較少的總睡眠時間有關,但這部分仍需進一步的釐清與研究。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eclinicalmedicine_ZengBY_06_WuMK_10_TsengPT_64
2021 / 10 / 26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無特定原因耳鳴之治療方式的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01_eclinicalmedicine_ZengBY_06_WuMK_10_TsengPT_64

 

 

文章介紹

 

耳鳴的盛行率約在 20-42.8% 之間,但傳統的治療建議,如耳鳴支持、心理治療等,花時間且昂貴。近年來有較多的藥物與介入方式開始出現,曾醫師團隊預計統合看看,究竟那些治療比較有效,也比較有希望。

 

研究收入了 36 篇隨機對照研究,包括了 2761 位受試者,結果發現,藥物機轉是對大腦作用的,效果較好,治療原理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如鼓膜內注射類固醇加上口服褪黑激素),效果較好。藥物部分,amitriptyline 有最好的進步程度,以及第四名的有效反應比例。所有治療跟對照組相比,對生活品質的改變都差不多。所有治療與對照組相比,患者放棄的機會也差不多。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對大腦作用的藥物,以及抗發炎抗氧化治療,對於無特定原因的耳鳴,是潛在的有效治療,值得繼續探究。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7
2021 / 10 / 15

從瞻妄走到褪黑激素,再從褪黑激素走到偏頭痛。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治療慢性偏頭痛之單株抗體藥物統合分析,獲 Neurotherapeutic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7

 

 

一系列研究的發軔

 

坦白說,這篇研究其實是我們一系列研究計畫的結果之一,從我們稍早的一篇統合分析開始,我們開始對於瞻妄症的研究產生很大的興趣,所以後來也順利發表了另外一篇小兒瞻妄症預防的統合分析研究,但是同一時間,我們也注意到褪黑激素(melatonin)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物質對人體的影響,透過統計的技巧,我們發現到褪黑激素在不同濃度之下對於瞻妄症預防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也順利獲得睡眠醫學最高分期刊的青睞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1
2021 / 10 / 15

時下疫苗正夯?此疫苗非彼疫苗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治療慢性偏頭痛之單株抗體藥物統合分析,獲 Neurotherapeutic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1

 

 

偏頭痛疫苗和傳統疫苗的混淆

 

我們這篇研究主要在探討一種新的偏頭痛免疫針劑治療,這個免疫針劑的原名叫做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ing the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nd Its Receptor,這個免疫針劑的治療原理,主要是因為 CGRP 這東西對於偏頭痛的病生理有著決定性的關鍵影響,而 CGRP 可以藉由人工的 antibody 去做處理而達到預防偏頭痛的效果。

 

但因為這東西的概念比較複雜,很難用三言兩語跟一般民眾解釋清楚,所以坊間比較常用的說法就是「偏頭痛的疫苗」。(雖然廣義來說也是合理,因為一般民眾的觀念裡面「疫苗」就是「打了之後就不會得那個病」,所以這東西的確也可以算是「偏頭痛的疫苗」。)

 

閱讀更多 »

01_neurotherapeutics_TsengPT_62
2021 / 10 / 1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治療慢性偏頭痛之單株抗體藥物統合分析,獲 Neurotherapeutics 刊登!

 

 

01_neurotherapeutics_TsengPT_62

 

 

文章介紹

 

慢性偏頭痛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甚鉅,目前的新藥物,是針對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作用的單株抗體,目前有四種主要的藥物,且治療劑量頗為多元,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統合既有文獻,看看究竟哪種藥物、哪種劑量最好,並用各種不同的評估方式,來評估療效與副作用等。

 

經過收入 13 篇統合分析,共 5634 位受試者,曾醫師團隊歸納出了以下各種狀況的最佳藥物,包括:最能降低每月偏頭痛天數、最有效反應藥物、最有效降低急性偏頭痛藥物使用、最低退出率(意指能持續用藥)等,也同時找出了最多副作用的藥物和劑量組合。整體來說,CGRP 的單株抗體,有很好的安全性、接受度、治療效果。

 

對於新種類的藥物,當商品與劑量百花齊放時,使用網絡統合分析,間接與直接並用去比較,嘗試找出最好的選擇,並避開較多副作用的組別,是很不錯的研究方向。曾醫師團隊回答了重要的新臨床問題,也因此登上高分期刊。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