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陳田育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2022 / 1 / 7

[快訊] 許智維與陳田育醫師團隊,關於猝睡症與出生月份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刊登!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前幾年做了大量的資料探勘,以健保資料庫,研究各種精神科相關疾病與月份的關係,並進一步結合既有文獻,做統合分析。這是個蠻完整且特殊的操作,將原創資料加上既有文獻,對一個現象做出總結。

 

一般以臺灣的升等狀況來說,這樣的資料量,直接寫成兩篇會是比較常見的狀況,不過在生涯早期,能堅持自己想要的發表樣貌,不走分數與論文量最大化策略,也是很帥氣的!

 

這次許醫師與陳田育醫師團隊,想研究的是猝睡症與月份之間的關係,藉由臺灣的資料,加上既有世界各國的文獻,更多了地理上的分析。本篇收入 7 篇研究,共 3776 位患者,來自 8 個區域。整體來說,三月跟八月猝睡症比例最高,四月最少。不過,月份分析並沒有達顯著差異。

 

進一步,作者發現,其實北美、亞洲、歐洲,好發跟少見的月份並不相同。在所有分析中,只有在北美的春天月份出生,有顯著較高的機會產生猝睡症(RR=1.21)。

 

作者認為,以上的資訊表示,猝睡症可能是有環境因子的,才會導致各地區的出生月與疾病發生率都不一樣。

 

 

恭喜許醫師與陳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AD_ChenTY_share_01
2019 / 2 / 11

統合分析:青年醫師的研究利器。

 

作者:三總基隆分院精神科 陳田育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田育醫師參與團隊關於 divalproex 治療躁鬱症時對於 suicide risk 影響為何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01_JAD_ChenTY_share_01

 

 

課後實際演練,讓課程效果最大化。

 

2017 年 10 月上完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立刻決定利用有限時間將手邊的主題依照課程建議,逐步完成主題訂定、文獻搜尋、資料分析、文章撰寫等步驟。

 

大約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這篇 divalproex 在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上的統合分析論文。當刊出於精神科老牌期刊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時,心中非常感動。

 

 

論文主題的臨床意義

 

Divalproex 是常用於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躁鬱症患者因為疾病影響而容易有自殺意念或相關行為,因此哪些藥物對躁鬱症患者能有較好的自殺預防效果,就很值得關注。

 

閱讀更多 »

01_JAD_ChenTY_01_TsengPT_36
2019 / 2 / 11

[快訊] 陳田育醫師、曾秉濤醫師關於 divalproex 治療躁鬱症時對於 suicide risk 影響為何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01_JAD_ChenTY_01_TsengPT_36

 

 

文章介紹

 

文獻統計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 suicide attempts 比例為 31.1%。鋰鹽(lithium)是用於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且有 anti-suicidal 效果,但鋰鹽的 therapeutic window 狹窄、療效劑量很接近中毒劑量。

 

Divalproex 也是精神科常用的情緒穩定劑,對於躁症與憂鬱症狀都有效果,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只核准 divalproex 用於 acute manic stage。

 

為了探討 divalproex 治療躁鬱症時對於 suicide risk 的作用程度,作者團隊使用統合分析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 divalproex 治療躁鬱症時的 suicide attempts、completed suicides 發生率,與 no medication 組、以及 carbamazepine 組相比,皆無顯著差異。

 

閱讀更多 »

chenty_meta-analysis_20171022_0137_FB
2017 / 10 / 27

帶著問題來,迅速得到答案。

 

作者:三總基隆分院 精神科 陳田育 醫師

 

 

chenty_meta-analysis_20171022_0137

 

 

因為新思惟,意外踏入統合分析領域。

 

接觸到統合分析,是因為去年意外的經由同學引薦,在網路上認識了曾秉濤醫師。年紀相仿的大家,跨院組成了精神科實證醫學團隊,開始統合分析系列研究。

 

因為透過網路連結,我與曾醫師在資料初步完成時,才在去年《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第一次碰面、聊上幾句。第二次碰面,就是年底在國際醫學會的研究發表。

 

透過這樣的合作,讓我深刻體驗到,一個新時代的機會來臨。網路的快速連結,配上共同的信念,會創造出許多新的成果,並大幅節省時間成本。也非常感謝新思惟這個大平台,讓大家能有彼此合作切磋的舞台。

 

後續的一年中,團隊中仍不斷有人發表,也因此參與了非常多相關的研究過程,但礙於生活中仍有許多要務,所以,對於統合分析的了解,仍處於可以看懂資料並做評斷,但缺乏獨立精準完成的能力。

 

閱讀更多 »

00
2017 / 10 / 24

2017 / 10 / 22 (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吳婉如博士、陳田育醫師

 

 

00

 

 

這次同學們上傳的作品,水準都相當不錯,我們所告知的每個細節,幾乎都有注意到,絕大多數同學的作品,都已經達到「reviewer 不太會有意見」的程度。所以,等一下要先分享的「細節提醒」,就沒多少例子可以舉了。

 

最終獲獎的吳婉如博士陳田育醫師,都非常厲害,瞻前顧後做好每個細節,加上獨特的設計,又能保持整套圖的完整性。一起來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