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JAD_ChenTY_share_01
2019 / 2 / 11

統合分析:青年醫師的研究利器。

 

作者:三總基隆分院精神科 陳田育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田育醫師參與團隊關於 divalproex 治療躁鬱症時對於 suicide risk 影響為何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01_JAD_ChenTY_share_01

 

 

課後實際演練,讓課程效果最大化。

 

2017 年 10 月上完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立刻決定利用有限時間將手邊的主題依照課程建議,逐步完成主題訂定、文獻搜尋、資料分析、文章撰寫等步驟。

 

大約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這篇 divalproex 在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上的統合分析論文。當刊出於精神科老牌期刊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時,心中非常感動。

 

 

論文主題的臨床意義

 

Divalproex 是常用於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躁鬱症患者因為疾病影響而容易有自殺意念或相關行為,因此哪些藥物對躁鬱症患者能有較好的自殺預防效果,就很值得關注。

 

過去研究大多認為 lithium 有最好的預防自殺效果,對於 divalproex 則較無顯著證據,因此也讓我們有機會進行這個研究。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依照目前文獻中的臨床實證,精神科醫師很常處方給躁鬱症患者的 divalproex 可能沒有明顯的預防自殺效果。此篇統合分析可以提供臨床醫師治療高風險躁鬱症患者時,能有多一些的實證資訊。

 

 

投稿過程中感受到的時間壓力。

 

感謝上課老師們,讓論文在內容、結果呈現、與表格製作上都能有更精準的表達,也確實在投稿到幾本雜誌的過程中沒有很多需要修改之處,被拒稿的原因大多在於研究本身的限制、而非內文與圖表品質不佳。

 

投稿到最後被接受的時間大約一年,主要是被某本精神科高分期刊卡住長達半年。投稿該期刊前,已預期審稿時間會很久;但事後看當時的選擇有其風險,因為「時間」是統合分析領域的一個關鍵要素。

 

未來在這類型論文的期刊選擇上,我會將審稿時間列為重要考量。因為很有可能因為過長的審稿時間,導致研究主題被其他團隊先發表,那就可惜也更辛苦了。

 

 

艦隊航行,破關變得更容易。

 

除了個人研究,我們團隊也成立了跨單位的精神科實證研究團隊,以統合分析為主要研究工具。在曾秉濤醫師帶領下,研究團隊從一開始的五位年輕精神科醫師逐步壯大,每位成員各有專長、也都在過往一年陸續有重要研究發表在高品質期刊。

 

團隊中許多朋友來自於新思惟課程中結識的好夥伴,大家有相近的價值觀以及共同的語言,讓交流更加容易;同時也因為在不同醫療體系工作、有不同的受訓背景,反而讓思考能有更多衝擊而想出好題目。

 

此外團隊成員專長不同,更能細緻的找到可能被忽略的問題。要組成這樣的團隊並不容易,這模式很大部分要感謝新思惟串連了不同地區的醫師,網路與協作工具的進展也降低了遠距離合作門檻。

 

 

讓統合分析成為研究架構中最燦爛的一部分

 

因為團隊合作,統合分析成為我今年度發表量最多的一種研究類型,甚至被院部長官指派進行分享,這對於個人研究品牌建立、觸及不同專業領域都有很大幫助。目前收到的成果遠遠大於當年投資於課程的學費,是當初完全沒有想到的事。

 

學術品牌建立與專業培養都很需要時間與專注力,統合分析或許不是建構研究品牌的主力,但因為台灣對 KPI 的要求,統合分析這項利器確實是年輕醫師起步時一個相對低成本、又快速的選項。建議大家可以在自己主力研究之外,考慮投資心力於此領域,讓自己的研究在主要架構下,能有多元的發展機會。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