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LIO_TsaiTY_07
2024 / 6 / 20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針對 pN1 口腔癌患者,比較術後放射治療與單純手術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Laryngoscope Investigative Otolaryngology 刊登!

 

 

01_LIO_TsaiTY_07

 

 

文章介紹

 

頸部淋巴結轉移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患者常見且具預後影響的重要特徵。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建議,對於有淋巴結外擴展、多個淋巴結轉移或對側淋巴結受累的口腔癌患者,術後放射治療(PORT)已證實能提高治療效果。然而,對於單個病理性陽性且直徑不超過 3 cm 的同側淋巴結(pN1)且無淋巴結外擴展(ENE)的口腔癌患者,是否需要進行 PORT 仍存有爭議。

 

為了評估 PORT 對 pN1 口腔癌患者的影響,蔡宗佑醫師團隊進行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在資料庫搜尋截至 2023 年 1 月的相關文獻,最終納入 2005 年至 2022 年間發表的 10 篇研究,總計 2888 名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對於沒有淋巴結外擴展的 pN1 口腔癌患者,術後放射治療能顯著提高他們的整體生存率,死亡風險降低了 24%;對於沒有淋巴結外擴展但手術後切緣仍有癌細胞的 pN1 患者,PORT 不僅提升整體生存率,還讓復發風險減少 65%;對於那些既沒有 ENE、切緣陽性、神經周圍浸潤或淋巴血管浸潤的 pN1 患者,PORT 與僅觀察組在 5 年生存率和 5 年無病生存率上沒有顯著差異。

 

這篇文章揭示了 PORT 對某些特定類型的 pN1 口腔癌患者有明顯益處,但對於其他情況的患者,效果則不明顯,這些發現也有助於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做出治療策略。

 

 

恭喜蔡醫師!

 

當審閱者意見互相衝突時,如何回應才能同時尊重不同觀點並有效改進稿件呢?是否有具體策略可以平衡這些意見,並在回覆中清晰地闡述您的決策過程和修改理由?來聽聽吳昭慶醫師的建議!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01_plosone_ChenHT_05
2024 / 6 / 13

[快訊] 陳曉瑱醫師團隊,關於中藥結合針灸治療兒童癲癇的療效與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01_plosone_ChenHT_05

 

 

文章介紹

 

兒童癲癇不僅會導致發展遲緩,也會對認知、行為和運動能力產生長期影響,雖然抗癲癇藥物(AEDs)是目前治療癲癇的主要手段,但這些藥物常伴隨疲勞、情緒波動、攻擊性、睡眠問題以及認知障礙等副作用,且在兒童身上尤為顯著,促使醫療界尋求能減少副作用的補充療法,而現今傳統中醫(包括中藥和針灸),對許多慢性病和兒童病症有顯著療效,因此成為潛在的補充治療選擇。

 

為了評估中藥與針灸結合治療兒童癲癇的療效與安全性,陳曉瑱醫師團隊從多個資料庫中搜尋截至 2023 年 10 月的 RCTs,一共收錄 10 篇研究、882 名兒童患者,進行統合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中藥和針灸結合治療的患者相比於傳統治療組,其治療失敗的風險顯著降低。研究還進一步發現,不同的中藥配方在療效上沒有顯著差異,且患者的年齡、性別或癲癇病史長短,也不會影響治療效果。此外,中藥結合針灸治療,對於預防癲癇發作有穩定的效果;即使並未顯著減少治療後腦電圖異常的風險,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卻有所降低。

 

這項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呈現中藥結合針灸治療在兒童癲癇中具有潛力且安全性高,為臨床醫師提供一個新的治療選項,可以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減少藥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恭喜陳醫師!

 

初學者寫統合分析,從一開始找題目到評估能否執行,有什麼訣竅嗎?來聽聽蔡校長的建議!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01_ND_TzangCC_01
2024 / 5 / 23

[快訊] 曾治蓁醫學生參與團隊,關於牛磺酸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Nutrition & Diabetes 刊登!

 

 

01_ND_TzangCC_01

 

 

文章介紹

 

代謝症候群(MetS)是一組相互關聯的風險因子,這些因子顯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牛磺酸(taurine)在臨床上漸漸地被視為治療 MetS 的潛在藥物。曾治蓁醫學生與團隊想要透過統合分析,評估牛磺酸的補充對 MetS 相關參數的影響。

 

團隊透過多個資料庫進行電子搜索,包括 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和 ClinicalTrials.gov,搜尋截至 2023 年 12 月 1 日的相關文獻。

 

團隊的分析集中於已確定的 MetS 診斷標準,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空腹血糖(FBG)、三酸甘油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透過 meta-regression,探討了治療期間牛磺酸總劑量與結果之間的劑量依賴性關係,另外還評估了體組成、血脂狀況和血糖控制等次要結果。

 

研究涵蓋了來自 25 項 RCT 的 1024 名參與者。研究中的牛磺酸每日劑量範圍為 0.5 g/天至 6 g/天,隨訪時間從 5 天到 365 天不等。與對照組相比,牛磺酸補充顯示出 SBP、DBP、FBG、TG 等都有顯著降低,但 HDL-C 未顯著改變。

 

Meta-regression 顯示 DBP 和 FBG 隨劑量增加而減少。與對照組相比,未觀察到顯著的不良反應。

 

這項研究的結論顯示,牛磺酸補充對多個 MetS 相關因子具有正面影響,對有 MetS 風險或已經患有 MetS 個人的潛在膳食補充選擇。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最佳劑量和牛磺酸在控制 MetS 的潛在長期益處。

 

 

恭喜曾治蓁醫學生!

 

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來看看蔡校長的建議:

 

 

 

閱讀更多 »

01_ChangYY_healthcare_01
2024 / 5 / 15

[快訊] 張雁雲營養師團隊,關於 Omega-3 脂肪酸改善老年人和失智患者憂鬱症之統合分析,獲 Healthcare 刊登!

 

 

01_ChangYY_healthcare_01

 

 

文章介紹

 

張營養師團隊打算探討 omega-3 脂肪酸補充劑是否能有效改善失智患者的憂鬱症狀,針對 omega-3 脂肪酸與失智患者的憂鬱症,從各大數據庫中搜尋隨機對照試驗,主要關注的是 omega-3 脂肪酸,對於失智症患者介入治療後憂鬱症的影響,並根據不同的介入方式、介入時間、患者的認知功能狀況,以及每日劑量進行分組分析。

 

收入五篇隨機對照研究後進行統合分析,結果顯示,omega-3 補充劑對改善失智患者的憂鬱症狀並沒有顯著的效果,但是他們發現,DHA 的補充可以顯著減少憂鬱症狀,EPA 高劑量和中劑量的補充沒有顯著的效果,但低劑量的補充卻顯著有效,尤其是對於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顯著改善。

 

因此關於 omega-3 脂肪酸,特別是 DHA,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憂鬱症狀有所幫助,但由於樣本數量有限,團隊也建議進行更多的長期隨機對照試驗,以便深入觀察 omega-3 補充劑的效果和最佳使用方式,也能多方嘗試使用不同的劑量。

 

 

恭喜張雁雲營養師!

 

關於進行 subgroup 分析的細節,是同學常會有的疑問,新思惟團隊也整理了一些,同學在課後 Office Hour 詢問蔡校長相關問題,歡迎參考!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FII_LiangKW_04
2024 / 5 / 2

[快訊] 梁耕維醫師團隊,關於 PD-1 抑制劑治療對晚期或復發子宮癌患者存活率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刊登!

 

 

01_FII_LiangKW_04

 

 

文章介紹

 

梁耕維醫師團隊想要研究 PD-1 抑制劑對子宮癌(包含子宮體癌和子宮頸癌)的影響。

 

團隊從 PubMed 和 Embase 數據庫中搜集了過去十年(截至 2023 年 8 月)所有與子宮癌相關的臨床研究,並從中選出五個 RCTs 和一個 cohort study 進行統合分析。

 

結果顯示,接受 PD-1 抑制劑治療的子宮癌患者(共 3452 人)的總存活率(OS)和無疾病進展生存率(PFS),均優於接受其他非 PD-1 抑制劑治療的患者。

 

在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使用 pembrolizumab 的子群體中,使用 PD-1 抑制劑的患者的 OS 均優於對照組。對於 CPS > 1 的晚期子宮頸癌患者,接受 PD-1 抑制劑治療可以顯著提高 OS。在 MMR 完好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接受 PD-1 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的 OS,優於未接受 PD-1 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但在 MMR 缺陷的患者中,接受 PD-1 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的 OS 更好。PD-1 抑制劑組的 3 級或以上不良事件的相對風險並未增加。

 

梁耕維醫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證實,對於晚期或復發的子宮癌患者,使用 PD-1 抑制劑治療的存活率顯著優於使用其他非 PD-1 抑制劑的化療。

 

 

恭喜梁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S_LoCM_04
2024 / 4 / 18

[快訊] 羅乾鳴醫師團隊,關於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雙側肺移植優於單側肺移植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刊登!

 

 

01_JCS_LoCM_04

 

 

文章介紹

 

肺臟移植是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最常見的治療選項之一。然而,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選擇單側或雙側肺移植仍有爭議。因此,羅乾鳴醫師團隊想透過統合分析,了解有關單側肺移植、雙側肺移植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

 

研究共收入了 15 篇研究。結果發現,與雙側肺移植相比,單側肺移植的 3 年存活率和 5 年存活率較低。然而,兩者的風險比例並無顯著差異。

 

羅乾鳴醫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證實,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來說,雙側肺移植在長期存活率方面,比單側肺移植提供了更好的效益。

 

 

恭喜羅醫師!

 

主要結果與次要結果,一定都要放在論文裡嗎?還是看情況而定?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