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學員提問

OfficeHour_88
2023 / 5 / 31

問:醫療綁定寫論文,是否合理?(論系統與個人的抉擇)

 

 

 

OfficeHour_88

 

 

問:校長,像臺灣這樣,醫療領域的專業人員升遷還有評鑑,都跟學術產出綁定,是合理的嗎?因為我去開國際會議,發現新加坡醫師有在做發表的人很少,他們似乎只要專心把病人看好,就能夠過上很好的日子,不需要去做醫學研究。

 

答:(蔡依橙)

 

同學觀察的沒錯,這也是十多年前的我做過功課的領域,以下分享一些想法。也許你面對的時空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跟決定。我只是善意提供自己的經驗,各位斟酌使用就好。

 

我在 11 年前時,因為很想要創業,也注意到了新加坡的醫療制度跟臺灣有巨大的不同,臺灣是以健保局為主,而且政府有非常強大的醫療宰制力,對於醫療廣告也限制得非常嚴格。

 

閱讀更多 »

OH_QA_85
2023 / 5 / 12

問:如何克服投稿後、稿件審查中的焦慮?

 

 

 

OH_QA_85

 

 

問:校長好,謝謝 Office hour 的指導,我已經完成稿件投出了。不過投出之後,每天都很焦慮,常常上投稿系統去看,到底現在審到什麼階段了,自己都覺得好像意義不大,但又忍不住會這樣去查。請問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減緩這種對於審查進度跟結果的焦慮感呢?

 

答:(蔡依橙)

 

恭喜同學!完成自己的第一篇是非常令人開心的事,不論結果如何,你都從零開始,走過資料蒐集、分析統計、繪製圖表、準備全文、引用文獻、整理投稿格式等,光是這整個過程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

 

閱讀更多 »

QA_75
2023 / 5 / 9

問:初稿給指導老師,幾周沒回覆,我的稿件有什麼問題嗎?

 

 

 

QA_75

 

 

問:校長好,我是正在念研究所的學生,因為要開始準備畢業了,我一個月前把稿件寄給指導老師,但他一直沒有回覆,我不知道是不是文章出了什麼問題,可以請校長幫我看一看嗎?

 

答:(蔡依橙)

 

把稿件寄給指導老師後,一直沒有收到回覆,其原因很多,每個同學的狀況都不一樣,必須多收集點資訊才能判斷。

 

常見的狀況,分成老師跟同學兩方面。

 

老師方面,老師本身可能太忙、老師本身就有拖延症、老師自己也不知道要怎麼修改建議都有可能。同學這邊的問題,則是溝通時意思沒有準確傳達,老師以為同學這只是初稿,會繼續進行並完稿,自己這邊可看可不看,或者是稿件的狀況實在太差,老師看到覺得,這看下去會很花時間,於是就先放在旁邊,甚至把這件事情給忘了。

 

同學把初稿寄給我看之後,我想這個案例,主要可能的問題是在同學這裡,因為 Word 檔案打開後,我發現排版非常的……有進步空間,光是第一印象,就很難讓人家相信這是有用心寫的內容。

 

閱讀更多 »

QA87
2023 / 5 / 8

問:發現前人的研究有錯,應該指正嗎?

 

 

 

QA87

 

 

問:校長好,我正在寫自己的臨床研究,回顧文獻寫 discussion 的過程中,我發現前面有一篇重要的研究,作者在數據處理上應該是出錯了,導致方向相反,結論也不對。我可以寫 letter to the editor 去反應嗎?我寫作自己的文章時,可以在 discussion 說明他們的錯誤,以及我們研究對數字處理的正確性嗎?

 

問:校長好,我做統合分析時,找到一篇幾年前其他團隊做的統合,但仔細分析原始文獻,發現他們數值抄錯了,而且計算上也有很多錯誤,我這篇 updated meta-analysis 需要在 discussion 處說明之前統合的錯誤,然後提到我們這篇把錯誤都更正了嗎?

 

答:(蔡依橙)

 

這兩個同學的問題都很類似,就是在仔細處理文獻的過程中,發現前人的文章有錯,而我們該怎麼反應或投書。

 

閱讀更多 »

QA_82
2023 / 5 / 3

問:找到統合分析的主題了,可是每篇論文的量表略有不同,要怎麼選?

 

 

 

 

QA_82

 

 

問:校長好,我找到一個統合分析的題目,但是每一篇不同的研究,使用的量表略有不同。有的只用基本泛用的量表;有的加上進階較為敏感詳細的量表;有的用一個量表;有的用三種不同量表。

 

我在考慮,到底要用什麼方法統合它們:一個想法是,使用最基本款的量表,大家都有用,看起來比較整齊一致。但問題是,這個基本款量表的敏感度不太夠,所以其他研究才會加上更為精準複雜的量表去檢測;還是我應該每一篇文章都選擇最敏感的量表來統合呢?

 

答:(蔡依橙)

 

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表示你已經認真的在看資料了。事實上兩種做法都可以,這個是主觀可以決定的,只要論述說得通就可以。

 

閱讀更多 »

QA83
2023 / 5 / 3

問:ChatGPT 真的可以當作論文作者嗎?怎麼正確運用 ChatGPT 於學術寫作上?

 

 

 

QA83

 

 

問:校長好,最近很多人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協助寫論文,有些人拿來英修,有些人甚至就直接大膽地用它寫出來的 introduction 或 discussion 去投稿,我想問的是,你建議的 ChatGPT 學術用法是怎樣做呢?

 

另外,目前期刊對於 ChatGPT 的使用態度是怎麼樣的?我需要把 ChatGPT 列為作者,或是做出什麼宣告嗎?還是就都不用提?因為我看到有報導說,某雜誌社的某期刊,接受了一篇文章,作者之一是 ChatGPT,甚至還寫上 ChatGPT 的聯絡方式;但也有人說,雜誌社明訂不可以讓 ChatGPT 作為作者。現在的資訊好混亂,很令人無所適從,想請校長幫忙給點建議。

 

答:(蔡依橙)

 

同學問的問題很詳細,而且都是實際上會遇到的困難,表示你真的開始使用,而且也有在思考細節,非常好。

 

首先是 ChatGPT 的使用。站在作者的角度,我會建議各位將他用在語言編修是最理想的,像是中文變成英文,或甚至中英文混雜的草稿變成學術英文,學術英文你還可以指定要用英式英文還是美式英文,或者是高級期刊的英文口氣,都可以。這部分沒有問題,他很強。讓你的文章在英修前就人模人樣,英修老師也能更進一步的幫你做科學論文語境調整。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