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光醫院 放射科 姜驊 醫師
由於之前上過兩堂課,再加上課後真的順利產出 SCI 論文,所以我就來報名這個統合分析課程了。這個課其實也很特別,就是統計部分與其它的論文課使用的統計法不同。
如何選題防雷,還好課堂上都有清楚說明。
另外,統合分析和原始論文有著不一樣的寫作順序和要求,對於題目的要求更是高,感覺題目真的一開始就得選對,不像原始論文還可以改變統計去做一些調整,再重新命題。
關於這點,感覺原始論文似乎還簡單一些,如果類似的題目被搶先,可以再收一些其他臨床 data 或是改變分析群體,但統合似乎就無法這麼彈性。不過好在,課堂上有提到選題目的技巧,像是在熱門領域的找題方向,還有太熱門容易被寫走、太冷門難以統合等等。基本上,上過課之後會有概念,但是實際會遇到哪些狀況,還是得要等自己實際踏入摸索才知道。
圖表呈現方式,關係到 reviewer 能不能一眼看懂!
除了寫作之外,最重要的還有圖表的排列方式,這個也是我之前上課沒有特別注意到的地方。如果是新手獨自摸索的話,不要說統計了,光是好不容易做出圖表,可能也不會去注意到圖表呈現順序的問題,可能也會因此被 reviewer 問倒。
所以說,來上課可以免除掉很多發表前的障礙,算是 CP 值很高的一個捷徑。
初學者別怕,reviewer 的質疑這裡都有解。
我們都知道投稿的過程會經歷過 revision 這個階段,而那些 reviewer 常會問一些令初學者害怕的問題,比方說異質性高這件事情。但就因為統合分析是很特別的論文格式,reviewer 自己可能也不完全清楚做統合分的過程,搞不好不是我們論文的問題,而新思惟在這邊,也都幫我們想好要如何回應這些審稿者的問題。整個課程,就是以「真的能完成一篇文章」的方法流程去設計的。
比較可惜的是,由於上一篇文章,幾乎是單打獨鬥的,對於原始論文來說可能還說得過去,但統合分析屬於團隊作戰,通常都會需要有兩個作者,這部分我還在摸索方向。雖然最後一節課程也有說明,不過實際上要找到寫作夥伴甚至是團隊,對我來說還是有困難的。幸好現在有 Office Hour,關於這點的實際面如何做,就可以透過這段時間,請校長解惑了。
Office Hour 是幫我成功發表的好服務
最後,很期待能在課後順利發表統合分析論文,雖然一點也不簡單,但我還是會抱持這樣的目標去努力、去試。上一篇文章也是上完課,用了好幾次 Office Hour 寫出來的,而且真的如校長所說,得要用很多休息放鬆的時間,去換取最短時間起步的機會。
必須說,誠心覺得醫院會設置研究型主治醫師,沒什麼好質疑的,畢竟寫論文應該要有一個團隊分工合作,單打獨鬥雖然在寫作過程中,都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可是過程太累、太辛苦,不曉得有沒有這個機會以後也能遇到優秀的學弟妹,一起來寫論文?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