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210731_0744
2021 / 8 / 5

不再讓「我不會」,成為逃避寫 paper 的藉口!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教學部 葉權毅 實習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744

 

 

不同於在場其他參加同學的年紀,我是一個醫學系大五的見習生。還在實習階段,對於臨床的知識或是研究的敏感度,都完完全全不具備任何專業水準,但也正是因此,我選擇報名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

 

 

活在舒適圈,對寫 paper 充滿恐懼。

 

大學四年期間,參加過專題研究的課程,但終究只是徘徊於實驗室的大門,學習如何電泳、如何養菌、如何離心等等的基礎技術。當眾多的基礎 data 被蒐集完之後,分析數據、確認實驗的成功與否,反覆試驗、重新設計實驗,經過許久後才有機會開始進行一份實驗研究論文的撰寫,是我最初對於 paper 的印象。

 

因此當大五進入醫院內學習,開始有機會被指派到晨會上報告 journal reading 時,我都是充滿恐懼的。一篇論文內的架構除了 abstract、conclusion 之外的地方,對我而言都是艱澀難懂的文言文,而 results 裡面的統計項目,對著生統知識盡數還給大學老師的我,則像是一個個恣意的咆哮、訕笑。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未知的恐懼是一個不斷持續的惡性循環。而造成如是情況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賴在舒適圈,對於未知的 paper 不敢邁出深究的第一步,看不懂統計就推卸責任,跟著一同報告的同學抱怨這次要報的 paper 也太難了,反正上台報告時,大部分老師也不會太鑽牛角尖於統計方法與實驗流程,於是得過且過,一篇篇的 journal 報告濫竽充數。

 

 

摸索自學大半年,不如到工作坊學一天。

 

還好在實習期間巧遇一位熱情的學長,一邊認真指導我們如何閱讀與報告一篇論文,一邊鼓勵我們可以培養寫作論文的能力。因此我開始正視自己對於論文的無知,並在學長的介紹下,開始學習 meta-analysis 這種對於沒有資源與人力的新手較為友善的文體。

 

過程中,我摸索了大概半年,如何選擇論文題目、如何搜集論文、如何使用統計軟體等等的各式問題接踵而來,擊潰了當時天真的以為在 PubMed 逛個一圈就能寫出論文的我。

 

正是因為有自己摸索過的經驗,才了解到一個人在崎嶇的路上,披荊斬棘的挫折與時間成本是相當大的,所以我選擇轉頭回到起點,走向有指標、有石階、有嚮導的登山步道,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

 

課程中,解釋了許多撰寫論文時會遇到的疑難雜症,提供了很多實際的操作技巧。我在筆記中寫下了滿滿的感謝,聽著台上師長們的演講,有相見恨晚之憾,亦有亡羊補牢之喜,這是我躊躇許久的第一步,期待我下一步繼續前往發表的路上邁進。

 

 

將實戰發表論文,作為學習的核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蔡校長提到的一句話:「在寫論文的這片森林,我們這堂課不是要帶你來成為森林學者,而是帶你進來採香菇再安全而退。」詼諧的敘述下,述說著課程的核心價值,更是切中我對這堂課的期待。

 

「當你開始自己採了更多香菇,再去成為森林學者也不遲。」當統計課的老師們,想將等等下課要去跑社團、接家教、練系隊的大學生們教育成統計教授,學生們可能沒有心力去吸收,因此學習是被動的,學生日後有心想要發表 paper、想要去森林採香菇時,卻只記得老師好像跟我說過這棵樹叫什麼名字,樹下有沒有長香菇、去哪裡才找得到香菇卻都不知道。

 

因此如果同學也有類似的想法,想要開始起步學習寫作論文,我相當推薦可以來上這堂課,加值自己,別讓「我不會」成為自己不寫作 paper 的藉口!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