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190505_1622
2023 / 5 / 4

環境變化快速,幸好有蔡校長提供的課後諮詢管道。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免疫受損且無 HIV 感染者使用靜脈注射潘他密汀預防性治療肺囊蟲肺炎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Fungi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505_1622

 

 

這是我第四個做的 meta-analysis,第一個跟第二個已經發表,第三個則是做成 meeting poster 沒有發表。距離上次做 meta-analysis 已經是 2020 年,想不到 meta-analysis 的世界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 PRISMA 在 2020 出了新版的指引,我並沒有細看跟了解。

 

但因為經常關注新思惟臉書社團和蔡校長的個人帳號,知道新思惟針對 meta-analysis 課程有進行大改版,原先的課程範例論文,也改為兩個蔡校長自己寫的範例,因此我在剛開始寫這篇時,稍微看了一下新範例有什麼不同,但只覺得「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做的時候還是用我以前 PRISMA 2009 的方式來進行,想著之前好歹也發表過兩篇 meta-analysis,應該依樣畫葫蘆就可以。

 

 

PRISMA 的調整與研究計畫註冊

 

這一篇我從 11 月產生想法、12 月寫完,1 月時投稿到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impact factor 8)、2 月收到 reviewer 意見(其中一個是 editor 自己下來當 reviewer),然後被 reject。我這時才驚覺,最大的問題在於我的方法學沒有進步,沒有參照 PRISMA 2020 的指引。

 

於是我又花了半個月,做出 PRISMA 2020 需要的表格和修改文章格式,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現在 meta-analysis 跟 clinical trial 一樣需要註冊公告週知,因此也學會註冊在 INPLASY。

 

不過後來在投稿到 MDPI Journal of Fungi (Impact factor 5) 時,被 reviewer 問說為什麼不註冊在 PROSPERO,以上的種種卡關,多虧有蔡校長的 Office hour 幫我解惑,也感謝蔡校長不厭其煩地指點迷津,讓我順利過關。

 

 

課程中學基本能力,課後透過網路資源深入學習。

 

在這次文獻回顧上另外一個大問題是,我這次做的 meta-analysis 不是比較 A 和 B,而是只做 A outcome 但是做出 incidence(以 intravenous pentamidine 用於 Pneumocystis jirovecii 預防但失敗的比例 [primary outcome] 跟藥物副作用產生的比例 [secondary outcome])。

 

這和其他單純只做 A outcome 但是是做 prevalence(例如 B 型肝炎在全球各區域的盛行率)不一樣,所以評估文獻好壞的 score 要用的也不一樣。這部份我是自己 PubMed 搜尋了好久,仍找不到一個一致性公認的 score,但我還是用某一個 score 做了出來,然而 reviewer 指點了我,告訴我要用另一個 score 才對。被拒絕不要灰心,如果 reviewer 給的意見很具有建設性,可以讓文章變得更好。

 

另外,我這次也針對我的統計做了 meta-regression,這部分雖然新思惟沒有教,但是 CMA 軟體有,在 YouTube 上就可以看到廠商錄製的範例,一步一步照著學也能做出來。其實 CMA 軟體有很多功能,基本上還是多看其他人的 meta-analysis 怎樣做、看人家 method 用的什麼方法,再回頭搜尋瞭解要怎麼在 CMA 跑一樣的東西。

 

(婷編按:Meta-regression 在改版前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是作為進階練習,讓同學自行摸索的部分,在改款後的版本,因應時代變遷,也加入課程內容,一樣是透過課程範例論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同學實際操作軟體來實作~)

 

 

理解期刊趨勢並選擇合適目標

 

在投稿方面,我自己預設是 impact factor 5-10 以內,並且希望投稿在 mycosis 類別的雜誌優先考慮,或是感染科的雜誌,畢竟這是一個只做出 outcome incidence 的研究,而且想要回答的問題很小眾。

 

一開始投到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被拒絕,但是得到很棒的 reviewer 意見,第二家投到 MDPI Journal of Fungi,在 minor revision 三次之後被接受。

 

我在接近 acceptance 的時候,感受到 MDPI 在風雨飄搖的階段,但這一本雜誌在這領域算是很好的期刊,而且感染科的資深教授 MD Anderson 也是裡面的 editor之一,因此在投稿上比較沒有顧慮,不過我仍然同意蔡校長說的,如果有疑慮的話,MDPI 系列應該不是首要考慮的期刊。

 

我在上新思惟的 meta-analysis 課程,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也曾有兩年的時間想不出任何點子可以做 meta-analysis 而停滯,重做 meta-analysis 才發現,PRISMA 2020 跟 INPLASY 註冊的需求出現,好在都能一一克服。雖然蔡校長常說從 0 到 1 篇是起飛期,寫到 3 篇大概就可以瞭解這個生態怎麼運作,但似乎永遠都有新工具、新規範顛覆以前的思維。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