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矯正署勵志中學 廖俊傑 臨床心理師
其實很早就想要上這個工作坊;不過,除了費用令人卻步之外,當初也因為不是很懂為什麼統合分析研究(有人翻譯成後設分析研究)可以成為臨床研究的顯學,就遲遲未踏進來。
統合分析在手,沒資源也能發表高等級的論文!
後來發現,在社會科學及心理學領域當中,一些著名的學者所形成的理論或重要論述,很多都是引用統合分析研究的結果,作為支持理論及重要論述的依據,也得知在研究等級來看,統合分析甚至高於 RCT 研究,是個等級相當高的研究論文形式。這是讓我萌生進入此領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經由新思惟官網不斷地放送「統合分析」研究的好處:「沒有資源、沒有臨床研究機會,也可以寫出 SCI 或 SSCI 等級的論文。」這樣的陳述的確很令人心動。回想自己成為有研究等級身分的時間也占了人生一大半,卻還沒有任何一篇 I 等級的論文引以為傲。
開拓新產線,完成自己的博士論文。
另外,還有個迫切的需求就是完成博士學位。其實,想要做個有興趣的論文主題,說簡單很簡單、說困難也真的很困難。過去,一旦有了新的想法要成為論文主題時,被詢問幾個問題後,就對當下主題失去興趣,乃至於論文的進度停滯不前,有好幾次類似的狀況發生了。
而且有創新要素,也是社會科學類的博士論文要求的項目之一。目前在我所就讀的諮商與輔導博士班裡,要用「統合分析」來做論文的人不太多,用此類方法可能還算是「新穎」的研究方式吧!
課中來不及問的,課後有 Office Hour 諮詢服務。
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之後,沉靜下來想一想,還是有許多的不解需要再尋求突破。比如說,課程已經幫我們整理好要 included 的文獻其重要「數據」而成為 Excel 檔的資料;應該正式來說,整理出可以輸入 CMA 的資料。
可惜本次工作坊並沒有教我們如何製作這個 Excel 檔。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有個手把手的機會,指導如何製作出來。我相信,這個 Excel 檔案也是統合分析的重要部分吧!後續要做自己的論文,應該會卡在如何判讀及抄錄我所選擇的文獻資料數據上面。
另一個想到的問題是,我學會如何用統合分析做研究論文,未來在面對不懂或是不熟悉統合分析方法的委員面前,要如何說服使用統合分析的必要性或是優勢?以及,如果委員問了一些關於「統合分析」研究方法的細節,對於沒有真正學過統合分析的我來說,很有可能被一問就倒了,該如何是好?是否還要再花時間進修什麼是「統合分析」?其原理、方法論是什麼等等,這樣想下去,似乎又有一些擔心。
(橙編按:歡迎放進 Dropbox,利用課後影片回饋的機會提出問題取得回答,或者使用 Office Hour 來詢問討論。有想到自己可能還缺什麼,就表示有在思考如何前進,您提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大問題,試一下、問一下,就會了。Office Hour 等你唷!)
從來沒想過,圖表就決定你的投稿命運!
最後,在互動實作課程裡,安排製作圖表的內容,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魔鬼藏在細節這回事!
我們人啊,很容易因為第一眼、第一印象,影響後續接下來要看的東西,很容易帶著偏見看新的事物。這個實作課程讓我理解到,先博取到 reviewers 的好感和信賴,他們才有興趣或是帶著公正的眼光繼續看我的論文內容,這樣才不會被 reject,甚至有機會被接受。
希望,真的希望,趕緊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按照工作坊的指示、提醒、避開地雷區,完成我的第一份論文去投稿和刊登出來。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