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innovarad_MFWu_meta-analysis_20250215_1299
2025 / 2 / 21

《統合分析工作坊》是一條鋪好前往論文發表的道路

 

作者:高醫 精神部 吳旻峰 醫師

 

 

00_innovarad_MFWu_meta-analysis_20250215_1299

 

 

 

學術研究的發表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從選題、數據整理、圖表呈現、回應審查意見,乃至最終被接受,每個環節都需要嚴謹的思考與細緻的執行。在《統合分析工作坊》中,老師們以豐富的經驗與細膩的指導,為我們鋪設了一條相對順暢的道路,幫助我們在發表學術論文時更加得心應手。

 

 

找題目:從靈感到具體研究方向

 

選擇一個適合的研究題目,是論文成功發表的第一步。一個好的題目不僅要具有研究價值,還要能夠引起學界的興趣,進而增加發表的可能性。在這方面,老師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從如何挑選合適的期刊,到決定 meta-analysis 的數量與關鍵賣點,每個細節都仔細的評估。

 

新思惟專程為課程打造指定論文,老師更以此為例,逐步拆解其選題過程,從前期主題的探索,到如何確認題目是否具有足夠的學術價值。而初學者可能常會因為數據不完整或參考資料不足感到卻步,但老師們提醒我們,這些問題都有明確的解決方式,只要確保研究有足夠的「梗」,後續的執行就會更有信心,不會因為缺乏方向而不斷推翻重來。

 

 

圖表先決:讓數據說故事

 

在學術寫作中,圖表扮演著關鍵角色。好的論文,不僅僅是數據的羅列與分析,更要能透過圖表「說故事」,使讀者迅速理解研究的核心發現。老師強調,每一張圖表在論文中的地位與排序都需要精心安排,否則可能會影響讀者對論文的整體印象。

 

此外,老師還分享了一些關於圖表製作的小技巧,例如透過排版調整,在有限的版面內使數據表達更加直觀、如何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讓圖表的呈現更加清晰而具說服力。這些細節或許看似微不足道,卻可能影響論文被審查時的評價。

 

 

從 revision 到 accept:回覆審閱者的藝術

 

老師們建議以對照的方式整理表格,將審閱者提出的意見與我們的回覆清楚並列,revision 的表格製作需要清楚、有條理,讓他們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我們如何回應,也使其能夠快速理解我們修正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在回應審閱者時,不僅僅是「回答問題」,更要展現出我們對研究的重視與細心。例如被要求額外的數據時,我們除了提供資訊,還可以進一步解釋其意涵,甚至提出背後的脈絡,讓審閱者感受到我們對研究的深入思考,進而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

 

 

實作難題:在規範與創新間取得平衡

 

在統計實作的過程中,人性使我們難免會有一些「另闢蹊徑」的衝動,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進行分析或呈現結果。然而對初學者而言,最好的方式是遵循前人成功的經驗,按照老師的指導完成一次完整的流程,之後再進行逆向工程,嘗試不同的方法來優化成果。

 

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掉入許多學術寫作的陷阱,也能夠確保研究的嚴謹性。等到我們熟悉了基本流程之後,再來探索新的方法,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高效評讀:掌握精準閱讀與分析的技巧

 

統合分析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是文獻評讀,初學者在面臨評讀時,容易被過於複雜的工具或冗長的文獻內容牽制,反而花費大量時間卻收效甚微。老師們透過實際示範,讓我們學習如何有效評讀,掌握關鍵資訊,而不會被過多的細節拖累。

 

例如,我們可以透過快速瀏覽摘要與結論,來初步判斷文獻的相關性,並且運用關鍵字搜尋,快速找到與自己研究方向最相關的內容。這樣的方式不只提高效率,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篩選出適合引用的文獻。

 

 

01_meta-analysis_20250215_1146

 

 

團隊整建:學術合作的挑戰與機會

 

課堂上特別點出團隊合作容易產生的盲點,也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像是透過明確的分工,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運用共同的工作平台,來確保文件的同步與版本控制、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最後老師也強調,對初學者而言時間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在學術研究中,「拖延」往往是最大的敵人,如何透過合理的時間規劃,使研究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是成功發表的關鍵之一,老師也針對這點分享自身經驗。

 

 

結語:從學習到實踐,邁向成功發表

 

經過這天一連串的學習與實作,掌握了學術寫作的基本技巧,也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研究挑戰。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讓我們了解從選題、數據整理、圖表製作、回應審稿意見、到團隊合作的每一個細節,並且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讓我們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學術發表。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