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榮民總醫院 品質管理中心 黃新智 醫務管理組員
與別人不同的上課目的:完成統計技能拼圖
研究所就讀期間,長時間使用 SPSS 分析病人檢體數據。遇上染色體等基因型演算法,得改用 SAS PROC HAPLOTYPE 計算。畢業時,已對 SPSS 操作很有信心,但 SAS 操作也僅止於特定程序。
直到讀了 Ron Cody 巨著(這裡,這就是新思惟式的超連結 XD),才開始燃起我的 SAS 統計魂。光是 Cody 的書,2 年內自學讀完(含測試程式碼)《Learning SAS by Example: A Programmer’s Guide》、《SAS Statistics by Example》及《SAS Functions by Example》3 本。
由於上一間服務醫院曾提供統計諮詢工作,當時就告訴自已,一定要把統合分析技能學起來,補足我的統計專長拼圖。別人是以寫論文為目的來報名此課程,我是以完成統計專長拼圖為目的。(超商蒐集點數的感覺,集好集滿拼好拼滿的概念。)
對統合分析的第一印象及課前工具使用經驗
我的論文題目為川崎氏症基因易感性。簡單講,就是研究帶有哪些基因及基因型(單套型如 Allele 及 Haplotype;雙套型如 Genotype 及 Diplotype)的人容易得此病。經文獻資料庫搜尋得知,大家的研究結果普遍存在差異性。而我與統合分析,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認識,但當時也僅止於「點頭之交」程度。
數年前,買書自學 RevMan,深入研究下逐漸體認,它不是我期望的軟體。其它不說,光收納文獻採用的數值表示方法不統一,在輸入上就感到大大不便。於是在 SAS 練出心得後,轉研究國外高手釋出的統合分析相關之巨集語法,實際試用後發現,確實能解決部份 RevMan 問題,但因功能受限(且內建輸出的森林圖很醜,得靠程式碼逐一修改),且國外論壇沒有「原廠想開發 Proc meta 的八卦」,只好放棄利用 SAS 執行統合分析的策略。
為何選擇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類似的工作坊,Google 後便可發現還真不少(有規模的至少有 4 個)。
個人認為,人有沒有專業,不是看證照有幾張;工作坊有沒有能力及效率傳達正確知識給學員,也不是看有沒有被 Cochrane 認證。只要有實力,就可迅速判斷上述的「有沒有」。
曾秉濤醫師,光 2016 年就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 文章,這就是實力;2018 年 11 月,新思惟校友 PubMed 發表 50 篇,這就是工作坊有能力及效率傳達正確知識。如果你對統合分析有興趣、如果你只是想要有 SCI 期刊成績,不在意是否高分 IF,這堂課將是身為初學者的你,最好的捷徑與選擇。
1 年發表 10 篇文章,能力絕對不等同 1 年發表 1 篇文章。若能跟據講師提供的經驗,依樣畫葫蘆,絕對可少走許多冤枉路(例如,文章搜尋廣度及深度不足,導致統計一跑再跑)。
統合分析生手也不用擔心
張凱閔醫師將於課程中,以論文第一作者身份分享經驗,解說上課練習用論文其故事脈絡,並引領學員從臨床現場走進統合分析世界。
最後,再跟躊躇不前或需要再被人推一把的人說明,我試用過其它統合分析軟體,具有傳統生物統計專長,有發表過 SCI 期刊(最新的一篇),也知道教學原理(我大學是讀師範體系的學校,唸了 40 多學分的教育學程),新思惟這樣的課程設計及教學流程,絕對符合大部份初學者需求且也易學易懂(本人真誠相挺,不知道要不要附利益衝突宣告 XD。本人最近投一篇文章至醫策會醫療品質雜誌,近日已接受,文內展示自已開發的 SAS 巨集功能,結果被 reviewer 要求文章末須附上利益衝突宣告)。
當日議程共分七大段:「1.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2. 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3. 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4.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5. 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6.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7.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
若以我的角度,由大至小排序重要性,結果為:5>1>7>3>4>6>2。雖然 2 被我排在最後,但只要未寫過文章,每個議程絕對都值得好好聆聽抄筆記,至於教學內容細節有哪些,再請購票進場瞭解(因為我不是谷○莫)。
(橙編按:這真的統計魂,竟然連個人喜好排序都做得好好的!XD)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