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張凱閔

00_FB_20221113_radar
2022 / 11 / 14

2022 / 11 / 13(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1_20221113_radar

 

 

全新改版後的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9 分,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5.0 滿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學員最年輕者為 24 歲,年齡最長者為 53 歲。課程專為 meta-analysis 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你是想破蛋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準備好的人才會遇到機緣,也才抓的住機會。
  • 首次參加新思惟活動的新朋友佔 47%,老朋友佔 53%。由於課後校友論文發表不斷創高,越來越多的新朋友相信我們高品質的課程,真的能幫助各位學術生涯順利起步,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47%。不只是醫學中心,非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因應醫學評鑑與升格壓力,跟臨床工作或教學相比,學術研究的生產,也是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Meta-analysis 的文章,不需要 IRB,只要電腦能上網搜尋文獻資料庫就能寫出來,不再受資源、時間侷限所苦,研究更容易發表。有新手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 有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58%,當我們想要在自己領域,成為有很多見解的專家,一定要有夠多的 publication,而能最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生出來,被人家認可的文章型態,就是 meta-analysis。提升自己的實力,也豐富了學術經歷。
  • 本次的學員組成: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學生、生化博士、餐飲系助理教授、獸醫師、放射師、管理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至今協助許多學員順利起步,只要問對問題、用對方式,藥師護理師都有校友成功發表!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統合分析之外,如果有臨床研究課程需求,歡迎參考我們的另外兩個工作坊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821_0120
2022 / 11 / 7

2023 / 1 / 8(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1 月 8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全新教學設計、全新互動實作內容,2023 年首梯開放報名囉!

 

 

 

 

這次改款後的課程,是從根本開始全新打造的。

 

為了體現課程所教的技術,是初學者都能理解的方法,講師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次專科範圍,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從頭開始認識領域現況,並找到適合撰寫的主題,運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完成分析、寫成論文,並登在影響係數約 6 分的期刊。(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接著,根據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觀察,把初學者容易卡關、可能會遇到瓶頸的部分,系統性整理成課程內容,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陳述,達成高效教學。

 

新思惟最著名的互動實作,一樣保留下來,並重新設計,同樣讓各位做完整篇論文的統計,畫出國際期刊與審閱者都愛不釋手的漂亮圖表。

 

從找題目、文獻評讀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初學者比較困難的部分,通通都放進了這次的課程。

 

 

 

立即報名 1/8(日)

 

閱讀更多 »

Composite2023_2
2022 / 10 / 3

課程講者

 

 

Composite2023_2

 

 

講師介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許多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閱讀更多 »

topic_fip
2022 / 10 / 3

快速找到合適主題 有效搜尋並整理文獻

 

講者:張凱閔

 

 

topic_fip

 

 

初學者最常卡關的第一處,就是文獻搜尋。同樣是面對 PubMed,有經驗的人反覆下幾次搜尋關鍵字,就能找到可以做的主題,但初學者可能搜尋個三四次碰壁,就會放棄。這之間的差異在於,有經驗者知道怎麼換關鍵字,知道怎麼調整,所以每次的搜尋都有秩序、有方向,而初學者面對一片寬闊大地,卻不知道自己的主題在哪裡。

 

這堂課,就是要把這些「有經驗者的經驗」,系統性的整理,告訴你。而且我們會以指定論文為例,說明搜尋的過程中,當你發現有人已經做過統合時,該怎麼思考?當你發現有人寫過系統性回顧時,該怎麼思考?如果想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想知道哪些主題可以做,該怎麼思考?

 

我們教給你的技巧是確實可行的,因為這就是我們進入抗氧化物這個原本不熟悉的領域時所用的技巧;這技巧讓我們在一週內找到「薑黃素 vs 認知功能」,寫成論文後,迅速地又在一週內,找到「輔酶 Q10 vs 疲倦」,又寫成論文。

 

 

來聽聽老師怎麼說,把那些初學者以為的碰壁,轉化成機會,把那些初學者常以為不能寫的,變成可以寫的主題。

 

掌握這樣的技術後,統合分析的潛在題目,就都在 PubMed 上等著你來開發!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mistake_fip
2022 / 10 / 3

常見錯誤如何避免?審閱意見如何回覆?

 

講者:張凱閔

 

 

mistake_fip

 

 

初學者在寫統合分析的時候,有些常見的思想誤區,在寫作過程中會導致分析論述走往錯誤的方向。如果沒有發現,直接去投稿,很容易被審閱者挑出,簡單寫兩句批評,就直接退稿回家。例如:異質性的處理、出版偏誤的處理、discussion 的走向,都是這類初學者往往無法處理得很好的議題。

 

在自己投稿過多篇,也指導過很多年輕同仁發表後,會發現統合分析類的論文,送出去被審後,常見的問題就是那幾個,有的問題可以提前在寫作時處理掉,或者先做好防禦,有的問題則有很簡單的制式回覆可以有效回應。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一篇統合分析,有人投出去後,沒多久就被接受,改動也不多。可是有人寫的統合分析,投稿審查過程非常坎坷,審查慢,最終還是退稿,花了半年多,新的臨床研究結果發表了,文章要重收重寫,或甚至更糟的是,一模一樣的主題,已經有其他國家的學者發表,自己一整年的努力跟等待,卻無法換來最終印成白紙黑字的產出。

 

教學,需要正向論述,也需要負向論述。除了告訴你該怎麼做,也應該明確協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這樣才能有效協助初學者起步,而且趨吉避凶,在一開始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成就感,才願意繼續努力、持續進化。

 

老師教授我們新手的常見錯誤有哪些,像是 SD、SE 搞錯等。透過這堂課,讓自己未來寫文章能夠少犯錯。真的很感動,因為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學,我可能要自己摸索很久才能夠學會。

 

課程內容就如網上的許多好評,精實且順暢,兩位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示範他們的文獻搜尋、寫作建議、文獻評讀、常見錯誤等,化繁為簡,看起來似乎簡單多了,而且我都聽得懂。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advise_fip
2022 / 10 / 3

自組團隊協作與請多產作者指導的建議

 

講者:張凱閔

 

 

advise_fip

 

 

統合分析,是一定要組團隊的文體,包括文獻搜尋、收錄判定、數據萃取、量表確認等,即使條件寫明了,偶爾有些模糊地帶需要主觀判定時,都要寫明是哪兩位作者的共識。

 

新思惟校友中,統合分析順利起步的模式很多,多數是來上過課的夥伴們一起合作,因為都上過一樣的課,知道的東西一樣,對事情的觀念跟看法有共識,合作起來尤其迅速。像是平輩同事一起合作,或者 PGY 負責事務性工作,找主治醫師協助補足「臨床感」,都很常見。當然也有找很有經驗的多產老師指導的。

 

 

但,找到老師,或者組成團隊,並不保證產出。溝通不順利,或者對合作有不同的預期,都可能使得合作不了了之。在與同事朋友協作的過程中,我們該注意些什麼,才能持續一點一點的前進。尋找比我們資深的有經驗者指導,該注意些什麼,如何接觸、如何報告進度、自己要有怎樣的準備,這些都和最終是否能產出論文有關。

 

這堂課,我們將分享關於找老師、團隊合作的各種技巧,尤其是確保論文能夠生出來的技巧,協助各位順利產出自己的統合分析!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