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2021 / 9 / 1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現已額滿。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頭頸部癌症的治療,傳統上是先考慮開刀,然後再做術後的化療與放療。不過,傳統的化學治療藥劑,副作用大,於是有人提出使用像是 S-1 這樣的藥物,以口服、低劑量給予,維持抗癌效果,但減少副作用。不過,究竟搭配 S-1 治療的效果如何呢?這是史醫師與陳醫師團隊想要知道的。
總計收入 12 篇研究共 378 人,客觀反應 86.3%,臨床有效率 88.3%。中位數三年局部控制率為 84.0%,三年總生存率 69.6%,第三第四級嚴重副作用率為 42.0%。
總結來說,使用放療搭配 S-1 治療頭頸部癌症,效果不錯,毒性也低。未來則可以之為基礎,設計隨機雙盲研究,確認 S-1 搭配放療治療頭頸部癌症的療效。
在一個新的藥物開始逐漸被使用,並有初期研究出現時,將之統合並提出方向,是很好的研究題材。
恭喜史醫師與陳醫師!
雙極性疾患的患者,其主要治療之一為鋰鹽,而長期來說,有些患者會復發。許智維醫師與其團隊,有興趣想知道,如果我們維持的鋰鹽血中濃度較高,會不會復發機會較小呢?
這次的研究設計比較特別,作者群將會自行回溯一個世代研究,然後也將這個世代研究的資料,合併既有已出版的文獻,做統合分析。
世代研究回溯收錄了 2001-2019 年的雙極性患者資訊,包括其血中鋰鹽濃度,並加以分組,記錄其後續復發狀況。接著,搜尋了既有的研究文獻,加以統合。
最終收入了 1406 位患者,包括自己的世代研究 466 以及統合分析 940。在世代研究中,確認了鋰鹽濃度 0.4-0.8 mmol/l 復發機會就會顯著降低,而 0.8-1.2 的話會更低,但統計上不顯著。使用劑量反應統合分析,也發現的確血中鋰鹽濃度越高,復發的風險就越低。
整體來說,作者認為,維持 0.4-0.8 mmol/l 的鋰鹽血中濃度,可以有效預防雙極性疾患復發的機會。
本篇文章雖然使用的研究方法較多,但品質很好,根據許智維醫師分享,6/4 投稿、6/17 修正、6/21 再投、7/5 接受,只花一個月的時間。
恭喜許醫師!
作者:台中榮總 林俐伶 醫師
其實曾手刀報名過《統合分析工作坊》,後來在參加的前一刻,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恐懼,轉讓給其他人,那時我以為,應該要有基本的論文訓練才有資格參加。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那時沒有卻步,說不定早就可以回饋新思惟團隊了。不過也因為陸續參加過研究相關的工作坊,這次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希望將課堂中學到的新功夫,加入明年計畫的藍圖。
維生素 D 被認為與膀胱收縮相關機制有關,但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血中維生素 D 濃度,會比一般人低嗎?這是許醫師團隊有興趣想知道的。
研究收入了兩個世代研究、四個個案對照研究、五個橫斷研究。統合時,採用了其中的兩個世代研究跟一個橫斷研究,總計 2501 人。結果發現,尿失禁組的維生素 D 濃度,並沒有比對照組低。
作者總結,成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血中維生素 D 濃度,並沒有比較低。
針對有興趣的題目,收集相關的文獻,並做統計,即使最終結果是沒有差異,依然有出版的空間,現在的國際期刊,也注意到 publication bias 的問題,開始願意收一些算完後沒有差異的文獻。
恭喜許醫師!
在控制胃酸分泌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PPI,是常被使用的藥物。因其藥物機轉,也可能藉由升高胃泌素的濃度,刺激胰島素分泌,那麼,使用 PPI 的糖尿病患者,會不會血糖控制得比沒使用的糖尿病患者好呢?又,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較好,使用 PPI 的非糖尿病患者,會不會因此減少日後變成糖尿病的機會?這是彭醫師與黃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研究收入了 7 篇血糖控制論文與 5 篇糖尿病產生風險論文。統合後發現,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有服用 PPI,其 HbA1c 數值顯著降低、空腹血糖也顯著降低。在沒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 PPI,並沒有減少之後發生糖尿病的機率。
作者認為,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使用 PPI 控制胃酸時,要注意血糖藥的劑量,並與 PPI 的存在做整體考量。
本文的研究設計有兩層,不只回答一個簡單的血糖控制問題,更進一步回答糖尿病的風險問題,得到「血糖控制會不錯,但在一般人並不會減少日後糖尿病產生的機率」,為 PPI 的血糖效果做了定位,清楚呈現效益,也能避免過度延伸。
因為概念簡單且好懂,本文刊出後,迅速獲得許多國際媒體醫療記者的報導,除英文外,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土耳其語也有。
能夠有這麼快速的傳播跟影響力,除了彭醫師與黃醫師本身論文特質之外,也同時因為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與 Endocrine Society 會固定發布新聞稿,將對一般患者有意義的學術論文選出,用白話新聞稿方式發布,這對於增加學會影響力、增加學者投稿意願、增進學者知名度,都有明顯的幫助!
恭喜彭醫師與黃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