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

00_FB_innovarad_chhsu_meta_analysis_20170604-535
2017 / 6 / 9

我所知道的新思惟

 

作者:環醫國際有限公司 許君豪 創辦人

 

 

01_innovarad_chhsu_meta_analysis_20170604-535

 

 

算一算手邊新思惟「聖杯」的數目,大型研討會我參加過兩次,小班工作坊則有五次。究竟新思惟有什麼魔力,讓許多人願意一再付高額學費聽課呢?

 

其實,這幾年我主動進修的課程,學費從免費到一天數萬元都有,而幾乎所有課程,我的感想都是「物超所值」,對講師滿懷感激。限於篇幅,本文只分享我對新思惟的幾點觀察。

 

 

課前提問,賺回學費。

 

你沒看錯。

 

雖然新思惟團隊很客氣地說:「學員往後若應用所學,有了成績,寫一千字心得,新思惟將回饋一千元禮券,讓你賺回學費,賺到許多人的肯定,更賺到自信以及勇氣。」但有上過新思惟小班課程的人就知道,你在「課前」提出的問題,講者「全部」回答,並製成一本精美講義,讓「所有學員」都看到自己和其他學員的問題,以及講者的回覆。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WHWang_meta_analysis_20170604-404
2017 / 6 / 9

原來統計課可以這樣上

 

作者:國泰醫院 耳鼻喉科 王文弘 醫師

 

 

01_innovarad_WHWang_meta_analysis_20170604-404

 

 

源起

 

話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這絕對不是小說,是最真實的故事),小王(這是我,但絕對不是你想的那樣)就在 Facebook 看到新思惟國際的課程,但是當時看到課程費用就想說,這年頭除了醫學美容外,怎麼會有收費哪麼高的課程?(上完課可以賺大錢嗎?) 尤其是坊間一般統計課程收費也才幾千或一萬出,會有人願意花這樣錢去上?

 

就這樣過了兩年後(有人一年就寫出十篇統合分析論文,所以我已經少寫了二十篇論文的機會?),期間也接觸到一些統合分析的課程,但每每上完,心中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去跑出我想要的東西,甚至出現一堆陌生的統計公式,讓我覺得與統合分析的論文相距好遠。

 

一直到最近,看到認識的一些學長或學弟妹參加過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後,猶如脫胎換骨般的蛻變後,抱著好奇的心態,決定投資自己去了解這些人到底在玩些什麼把戲?

 

課程前兩個月,剛好看到新思惟國際公告《統合分析工作坊》的最新課程後,就趕快報名匯款,驚訝的是,居然隔天就收到課程額滿通知,說是秒殺一點也不為過,更加讓我對課程的信心大增。

 

上課前一週,主辦單位貼心的通知要做哪些準備,當日到現場,立刻有貼心的助教幫我們確認電腦的使用狀況、軟體及上課檔案的安裝等。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iryu_meta_analysis_20170416-411
2017 / 4 / 21

研究熱情重燃起 期待做出成績來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余宜叡 醫師

 

 

01_innovarad_iryu_meta_analysis_20170416-411

 

 

早起鳥兒有蟲吃、16:51 非常趕。

 

雖搭第一班高鐵還是沒有搶到頭香,不過還是在上課前和校長交流分享,並得到許多寶貴的想法和建議,可以繼續朝自己的方向努力前進。

 

(橙編按:宜叡真的來得很早,只是,還輸給前一天就上台北的施懿恩醫師 XD)

 

另外也是第一次嘗試搭 16:51 的高鐵回去,雖然是第一個和老師、蔡校長照相的,照好相後,頭也不回地向捷運站走去……經過中正紀念堂轉一次車,到台北火車站後,拿著預訂好的票上高鐵,時間只剩 3 分鐘就發車了,給有心挑戰 16:51 高鐵的新思惟之友一個參考,真的很趕!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71
2017 / 3 / 17

我終於等到你,統合分析工作坊!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71

 

 

秒殺版竟然被我搶到,太幸運了!

 

這是我第二次上新思惟的課程,竟然能夠搶到秒殺版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實在是不勝榮幸 XD 這一堂《統合分析工作坊》延續了新思惟一向的傳統,從一走進教室開始,就令人感到無比愉快,無論是網路速度、電源配置及桌面大小使用上都十分舒適,馬克杯上的全新圖案,令咖啡喝起來更顯美味 XD

 

網路上有人說,「上新思惟的課會上癮,變成一種戒不掉的自我投資。」也許吧,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的咖啡香,或許真的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從教室後方放眼望去,各種型號的 MacBook、Microsoft Surface 及各家頂規筆電,就知道這是新思惟之友的地方,我沒走錯 XD)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0609_FB
2017 / 3 / 17

想學統合分析,當然是找新思惟!

 

作者:義大醫院 一般外科 陳建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170311_0609

 

 

原本只看得懂一點點 forest plot

 

從前,只知道 meta-analysis 的 evidence 很高,卻從不知道研究是怎麼跑出來的。

 

看 meta-analysis 文章,只知道看 forest plot 的 overall 有沒有跨過 1,其他的數字全都忽略不計!因為只要跨過 1,p value 大於 0.05,就統計上就沒有顯著差異。The end,寫作業去。

 

Meta-analysis,從以前到上課前,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像許多的 journal 一樣,就只是報告上面的一篇 journal 而已。即便它的 evidence 再怎麼高,也只是參考文獻中的一行字、一篇文章。而 method 裡面寫得密密麻麻的統計分析方法,幾乎是直接跳過,因為根本看不懂,更不可能知道它是怎麼算出來的……

 

去年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上,我看到張凱閔醫師分享「初學統合分析,最常卡關的 3 個地方。」的經驗,以及謝孟樵醫師的講題「既然做了 EBM,就順便寫篇論文吧!」。

 

看這兩位講者在台上分享,講的好像統合分析像家常便飯一樣,我想有了好工具,再加上對的尋找問題方法,看起來跟我常用的研究概念、方法好像沒啥差別,才開始對統合分析的研究寫作有一點點興趣。不過,只是興趣而已,就算知道軟體很簡單很好用,因為沒人帶你進門,根本不知道怎麼開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0200_FB
2017 / 3 / 17

成為專業醫學知識的說書人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神經醫學部 莊介森 醫師

 

 

meta-analysis_20170311_0200

 

 

希望從統合分析中找出治療病人的最佳解

 

開始從事臨床工作後,總會遇到一些疾病診斷和處理上的難題,不知那一種檢查是最有效的?哪個醫療決策對病患是最好的?因此就會在網路和期刊中找答案,但是在浩瀚的醫學期刊中,總讓人茫然不知所措,愈看愈無法下決定。

 

研究結果有正向、負向的,我們也會疑惑這些結果可以套用在我們的病人嗎?族群、年齡、研究的收案條件都不同,我們又如何看出這些研究的差異?這時meta-analysis 就像這些醫學期刊的摘要和結論,文章的作者經過系統性的搜集、整理並評價所有相關研究結果,經過統計及製成圖表後,將結論告訴讀者,讓讀者用最少的時間掌握這領域的重要知識,並讓臨床有遵循的參考。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