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EClinicalMedicine

01_eCM_HsuCW_20
2024 / 1 / 16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Zuranolone 治療憂鬱症的成效與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01_eCM_HsuCW_20

 

 

文章介紹

 

近年來,全球憂鬱症患者數量逐漸攀升,抗憂鬱藥物也在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有許多患者對現有的抗憂鬱藥物反應不佳,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社交功能。為了應對這個趨勢,臨床急需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Zuranolone 自 2017 年以來一直作為新型抗憂鬱藥物進行開發,近期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探討 Zuranolone 的治療成效,特別是針對產後憂鬱症的族群,顯示出這種藥物能在神經系統中發揮作用,可以改善憂鬱和焦慮症狀,同時也記錄一些副作用。

 

因現有研究尚未對 Zuranolone 的成效和安全性做統合,許智維醫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先檢視有關 Zuranolone 的相關研究,再進行統合分析。研究一共收錄七個隨機對照試驗,納入 1789 名患者;主要結果是改善憂鬱症狀,次要結果包含對憂鬱的反應和緩解率、焦慮症狀的改善、副作用等等。此外,還對一般憂鬱症、產後憂鬱症進行子群體分析,以及劑量反應的統合分析,來觀察劑量和成效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 Zuranolone 在治療憂鬱症方面表現良好,患者不僅減輕憂鬱症狀,增加反應率和緩解率,同時焦慮症狀也得到改善;但是,若使用超過 30 毫克的劑量,副作用也相應增加。考慮到治療效果和副作用,每日 30 毫克是較為適當的劑量。

 

許智維醫師團隊的研究以客觀的科學數據,驗證新型抗憂鬱藥物 Zuranolone 是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並為那些現有治療方案反應不佳的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恭喜許醫師!

 

在學術路上,回應審閱意見是發表前的必經過程。然而,有時候一不小心說錯話,可能成為拒稿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支影片將帶你深入探討,為何在回覆審閱意見時「一定要」避免無禮用詞!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59_eCM
2023 / 1 / 6

統合分析刊登在 17 分期刊,是努力,還是運氣?

 

作者:奇美醫學中心 腎臟科 陳鋭溢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急性腎臟病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59_eCM

 

 

最近大家遇到我,都常跟我說:「統合分析刊登在 17 分的期刊,好厲害!」我都會說:「運氣……運氣啦!」

 

事實上,真的是運氣嗎?我自己心中還是清楚知道,這不只是運氣這麼簡單而已。

 

閱讀更多 »

01_eC_ChenJY_04
2022 / 12 / 21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急性腎臟病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01_eC_ChenJY_04

 

 

文章介紹

 

急性腎臟疾病 AKD,是個新的詞彙,有別於急性腎損傷 AKI,AKD 著重於腎臟受傷後 7-90 天的期間,也是決定未來腎臟修復或纖維化的關鍵時刻。陳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 AKD 在目前文獻中,關於預後的資訊,於是有此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21 篇共 1114012 位患者,比較 AKD 和沒有 AKD 族群的預後差異,其中 AKD 又可以分為社區 AKD 和住院 AKD,而住院 AKD 又可以根據之前有或沒有 AKI 來分類,結果發現,AKD 其實蠻常見的,而且有發生 AKD 相對沒有發生 AKD 的族群,未來進展成慢性腎臟病、末期腎病變需要透析,甚至死亡的風險都增加不少。

 

特別的是,如果之前沒有發生過 AKI,但卻產生 AKD 者,相較於對照組,也有較高的死亡率和末期腎病變需要透析的風險。

 

醫學持續演進,也持續對疾病有新的分類跟新的看法,在各種研究陸續出現後,做統合分析,為目前的大量資訊做整理與總結,是很不錯的發表主題。

 

 

恭喜陳醫師!

 

閱讀更多 »

01_eclinicalmedicine_ZengBY_06_WuMK_10_TsengPT_64
2021 / 10 / 26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無特定原因耳鳴之治療方式的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01_eclinicalmedicine_ZengBY_06_WuMK_10_TsengPT_64

 

 

文章介紹

 

耳鳴的盛行率約在 20-42.8% 之間,但傳統的治療建議,如耳鳴支持、心理治療等,花時間且昂貴。近年來有較多的藥物與介入方式開始出現,曾醫師團隊預計統合看看,究竟那些治療比較有效,也比較有希望。

 

研究收入了 36 篇隨機對照研究,包括了 2761 位受試者,結果發現,藥物機轉是對大腦作用的,效果較好,治療原理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如鼓膜內注射類固醇加上口服褪黑激素),效果較好。藥物部分,amitriptyline 有最好的進步程度,以及第四名的有效反應比例。所有治療跟對照組相比,對生活品質的改變都差不多。所有治療與對照組相比,患者放棄的機會也差不多。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對大腦作用的藥物,以及抗發炎抗氧化治療,對於無特定原因的耳鳴,是潛在的有效治療,值得繼續探究。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