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恩主公醫院 精神科 蔡昌恆 醫師
非常有價值的一門課
這門課的講師是兩位具有實務經驗、曾經撰寫多篇 meta-analysis 的臨床醫師,對於想要開始寫統合分析的醫師們,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課程。
講師們從研究講題的發想、文獻搜尋的具體方式,包括如何使用資料庫(運用 50-200 原則)、使用適當的關鍵字、mesh term 以及初步篩選(運用 N-1 原則)、到文章投稿的建議與心法、設計風格的緣由,與所有應該注意的作圖細節等,感覺到毫無保留的傳授。
在互動實作部分,電腦的準備是讓我最傷腦筋的,因為長期使用 Mac 筆電,需要找來一台 Windows 筆電且具備新版的軟體,有點困難。不過現場工作人員很迅速的提供了備用筆電,讓我能夠順利進行實作。在 CMA 軟體實作上,則是將原始、自行填入的數據輸入、一步步透過特地步驟就能夠完成,相當清楚而且直觀。
關鍵字與文章挑選的注意事項
初步篩選時,構思製作 meta-analysis 的題目需要審慎,若是冷門的題目,需要擴充關鍵字去搜尋;若是熱門的題目,則需要限縮關鍵字去搜尋。
一般來說,透過 PubMed 的資料庫、運用 MeSH Term 選用 2-3 個關鍵字,搜尋到 50-200 篇參考文獻最適合;若是超過 200篇,統合分析的結果可能更為豐碩、但是需要逐一閱讀篩選的文獻也會變多、耗費相當多的精力,需要去考慮與平衡。
而初步篩選完的 50-200 篇文章,之後要考慮去蕪存菁,納入符合題目的文章,目標是最終至少納入 3 篇文章來進入統合分析,理想上則是 8-10 篇。
在心法上,因為「刪除潛在審稿者的文章,可能具有相當大被退稿的風險」,建議盡可能的納入所有相關的文章,原則是,只有該研究有 number(sample size)或 p-value,就要納入,口訣是「NP 最重要」。當然,依照現行統合分析的指導原則下,只要收納的文章,建議都要寄信給該作者要原始數據,這個聯絡的步驟是必須的,並且要留下紀錄。
審稿者不會跟你解釋的細節
在表格設計上,每個表格皆有需要留意之處。由於審稿者的專注力有限,建議簡潔清楚。框與文字應該密合,別用斜線及橢圓框,不要有 redundance,框與線的部分最好用淺灰色。應避免一行一字,盡量靠左對齊,內容才是重點。為了能完整放入一頁,表格需砍字逐格調整,例如:段落改成句子、句子改成片語、片語改成單字,總之,以簡單為原則。
另外盡量只用橫線、少用直線(會阻礙橫向閱讀),也不要使用 Word 內建的灰階斑馬紋表格。其次是 forest plot,切忌讓表格的橫向比例過長,最好是 4:3 至 4:2 之間,z 值與 p 值都應該去掉,行距要夠,字字詳細檢查。表格上要標示臨床意義。在 funnel plot 的部分還是建議用黑白配色,級距要簡單大方,點為主、線為輔,0 點一定要有。
而顏色的部分,可以採用那個雜誌的識別色如 PLOS ONE,文字的部分用深色,標題最好都使用 Arial + 粗體、內文與圖說則用 Calibri。在 table 的部分,盡量塞進一頁,標題記得放大。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要開始起步,最重要的是設下完成日期。如果真的完成文獻搜尋了,寫作與畫圖盡量在一個月內完成。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