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190309_0366
2019 / 3 / 14

免收案做實驗,提高研究產出的一門技術。

 

作者:鹿港基督教醫院 莊武龍 醫師

 

 

Meta-analysis_20190309_0366

 

 

來上《統合分析工作坊》的課之前,其實已經被不少人問到:「你為什麼想做研究?醫院有要求嗎?」

 

 

跟國際好手打交道,論文就是你的底氣。

 

我想,換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沒有做醫學研究、沒有產出醫學論文的感覺是什麼?

 

假設你去國際研討會,跟來自世界各國的醫界高手交流、學習最新的研究成果,看起來一切都很棒,但是你沒有醫學論文產出,就像你去參加 Party(國際研討會),看到別人手上都拿香檳在喝(大型研究結果的發表、技術領先的研究),而你的手上連瓶啤酒(SCI 論文、研究海報)都沒有,不會覺得自己很無趣嗎?總不能跑到國際醫學研討會,卻跟與會的醫界高手聊 NBA 籃球吧!

 

 

不用收案做實驗,也能有研究產出。

 

既然決定要做研究了,再來就是找到達成研究產出的方法跟路徑。然而,平常的臨床工作跟行政事務管理,其實已經佔去大部分時間,如果要產出的論文類型,來自於需要定期花時間去實驗室跑數據、做實驗的研究,從研究到論文產出,時間一定會拖得很長。而且如果花的時間太長,可能連一開始火熱的研究野心,都會被澆熄。

 

考量時間花費跟成功發表的機率,統合分析論文是個很好的選項。當然如果目標是著眼於有高於其他人的技術,還是得要去實驗室下苦工才行。

 

 

Image 2

 

 

跟高手學習,避開菜鳥誤區。

 

統合分析論文該怎麼做?要做到哪些事?有哪些雷區要避開?其實光要累積能回答這三個問題的經驗,就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花了時間,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犯的錯在哪裡。

 

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的好處,在於講師都是經驗豐富的高手。跟高手學習,如何避開雷區、如何優化論文產出的流程,可以更有效地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以及自我摸索的時間。

 

 

講師群分享寶貴的實戰經驗

 

上課聽曾秉濤醫師講解他的研究心得時,可以明確地感受到,這真的是他走過很多冤枉路後,所精煉過的經驗分享;張凱閔醫師談到如何投稿,還有做論文時,就要注意選入的論文和排除的論文,均是很重要的建議與提醒,他也分享了自己如何戰勝被退稿的挫敗感。

 

下午的課程,蔡校長講解如何優化圖表的細節,可清楚看見做投影片跟投稿的圖表細節,其實是稍有不同的,也令我收穫良多。

 

 

兩小時,新手也能製作出圖表。

 

互動實作時,使用統計軟體 CMA 來操作練習。這個軟體的功能真的是很強大,不過相對的是,功能越強的軟體,如果沒有人帶入門,自己上網查技術手冊摸索真的會花很多時間。而且這軟體是英文介面,要自我摸索如何操作也是費時、費功夫。

 

互動實作把焦點鎖定在「把指定論文圖表產出」是個很實用的作法。先把軟體的基本功能操作熟悉,再加上產出論文必須的圖表,經過這一番練習,就算無法學會操作整個軟體,但是似乎已經足夠投稿的需求了。

 

新思惟提供的操作手冊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忙,照著手冊上的指引一步一步實作,再配上卡關時立即有助教協助,真的有辦法在兩小時內,從不會軟體到熟悉軟體,再到成功生出論文圖表。

 

 

投資自己越早,報酬率越好。

 

最後,該不該來上這個工作坊呢?引用一下管理書籍《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的概念;來工作坊學習其實就是自我投資的一種方式,而學費其實可以視為投資,或者視為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資產配置。在資產配置中,自我學習的投資報酬率是很不錯的,而且就複利的概念而言,越早投資,獲得的報酬越多。

 

另外,統合分析永遠都有會新的題目可以寫,因為新的藥物、新的技術會一直出來,而這些元素組成了新的可討論話題,所以學習統合分析,不會將來有一天這技術突然變得無用武之地,只是報酬的多寡取決於自身的努力程度。

 

我自己對於學習完統合分析的技術是很滿意,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在這領域有所貢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