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
Wet lab 要生出 data,扣除掉基本的實驗室花費及人事成本,最少也要花 1-2 年的時間,才能收集到足夠的資訊寫成一篇原著論文。
統合分析,就我看來是一個發表原著論文的捷徑。
課程內容完全打中我們的需求
課程的講師都是這個領域的高手。這麼有經驗的一群人,本身又是醫師,最能了解學員們的需求。課程的設計,考量到臨床醫師沒有太多時間、不太懂統計、想要馬上就可以上手的這些心情,設計出來的課程符合這些要求,真的實用易懂。
除了上課內容精采,課程設計中,為了達到最大成果,先發給指定論文讓大家熟悉,很類似 case-based learning。不過從指定論文的閱讀,還是無法明確地知道 raw data 如何由 original article 變成指定論文的 Excel file 內數字。
若是可以,會將 original article 找出來,試著看看可否由其中的表格或圖中顯示的數字,請學員課前練習對照指定論文中的數字,來了解這個過程。我建議課程安排,可以加入這個 extraction process。因為上課時提到了很多相關的注意事項,知道這一關是重點,但是對我而言卻感覺不夠深刻。
課前問答能讓學員提早進入狀況
利用「課前提問」強迫學員想一想自己的學習目標。有目標才能設立計畫,有計畫才能檢視是否合理。在上課的一週內收到課前提問的答覆,雖然收到檔案後,因為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好好看別人問了什麼,但也還是在課程開始前看過所有的問答,加深學習的動力與釐清學習要點。
課程使用的軟體,在經過 150 分鐘不休息的練習,講師們及助教群很有經驗(還自備小折凳以利協助,這麼小的細節都設想到,很佩服!)迅速解答及解除 bug,試用版有許多小 bug,若是自己摸索,一定會被卡關在不重要的地方,不可能這麼快就上手。
課後回家練五遍,功力突飛猛進。
課後的 Email 也提醒要交心得,更重要的是提醒將互動實作時間的流程「老實練五遍」,是讓自己突飛猛進最有效的方式!課程結束後的這三天,當然,還沒有開始練習……,不過這已經紀錄在試用版到期前(再 10 天)的 to do list 上了。
感謝講師提供寫作統合分析文章,制式模組化的方式,很實用,可以避免掉天馬行空寫作而浪費掉寶貴時間。很清楚地說明每個段落要寫的重點,例如:在results,講師完全不囉嗦地給大家各段的三要素,簡單易懂。不過我還是不明瞭的是 effect size 如何計算?需要之後自己再摸索。
針對 fixed effect and random effect,張醫師用很簡單的例子,解釋這個在書上各別要花一個章節的概念,讓學員們很快進入狀況。只是,對 meta-analysis 新手而言,對這些 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的代表意義或目的,還是似懂非懂。
僅管如此,我知道這堂課的目標是由 0 到 1,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認識發表 meta-analysis 文章的方向盤及油門,不用了解深奧的汽車原理,我相信勤加練習也能順利開車上路,寫出第一篇統合分析文章。
最新活動